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於2025年10月24日發表聲明,強烈譴責英國政府發表的所謂「香港半年報告:2025年1月至6月」,指該報告對香港特區各方面情況作出失實言論及污衊抹黑,並強調必須嚴厲直斥其非。這一事件再次引發國際社會對香港法治、國家安全及外部勢力干預的關注。面對英國政府持續發布的「香港半年報告」,香港特區政府的回應不僅是對失實指控的反駁,更是對自身管治合法性和維護國家主權的堅定宣告。本文將深入探討港府為何如此強烈反對這份報告,分析其背後的法理依據與政治現實,並探討香港在國際輿論場域中如何應對挑戰。
英國半年報告與主權爭議
英國政府定期發布的「香港半年報告」,旨在關注香港的人權、法治和自治狀況。然而,香港特區政府認為,該報告充滿失實陳述和帶有偏見的評價,實質上是對香港內部事務的干涉。港府聲明指出,《中英聯合聲明》的核心是中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而非賦予英國在香港回歸後繼續監督或干預香港事務的權力。自1997年主權移交以來,英國對香港不再擁有任何主權、治權或監督權。
這種外部勢力的干預,實際上觸及了國際法中不干涉內政的基本原則。任何國家的主權都應受到尊重,不應受到他國以任何名義進行的干預。香港特區政府的強烈反對,正是基於對這一原則的堅守,以及對維護國家主權和尊嚴的決心。港府敦促英國認清現實,停止干涉純屬中國內政的香港事務。這一立場不僅是法律上的堅持,也是對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必要捍衛。
國家安全與法治的平衡
近年來,隨著《港區國安法》的實施和選舉制度的完善,「愛國者治港」原則得到全面落實。這些措施旨在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確保香港的長期繁榮和穩定發展。然而,在西方媒體和部分政府的敘事中,「維護國家安全」往往被曲解為「損害民主權利和自由」。
對此,香港特區政府堅決反駁,強調每個國家都有權利制定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事實上,包括英國在內的多個西方國家都有類似的法律。香港特區政府指出,若以雙重標準審視自身卻批評他人,實質上是霸凌行徑。
《基本法》明確規定香港特區享有高度自治權,「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針始終得到貫徹執行。任何合資格的人士,只要符合愛國者的要求和具體標準,都可以依法參選或擔任公職。完善選舉制度的初衷,正是為了確保管治者忠誠於祖國和香港特區的整體利益。香港的執法和司法機構嚴格按照本地法律履行職責,在處理危害公共秩序或挑戰中央管轄底線的行為時,也完全符合程序正義原則。然而,這些合法合理的行動卻屢遭外媒甚至外國政府惡意解讀為打壓異見或收窄自由空間。
國際輿論戰與話語權的爭奪
在全球地緣政治局勢複雜多變的背景下,“話語霸權”已成為大國博弈的重要工具。雙重標準和選擇性報導等現象屢見不鮮。某些西方勢力習慣性地將自身價值觀強加於他者,而忽略了歷史文化差異和實際情況的差異。更甚者,他們會利用媒體平台散播片面資訊,影響受眾的判斷力,從而達到某種政治目的。
在涉及敏感議題,如「民主」和「自由」時,更容易引發意識形態的交鋒。但如果回歸到客觀事實層面,則會發現很多指控缺乏足夠的證據支持,甚至存在明顯的邏輯漏洞,例如忽略香港本地法律體系的運作機制。因此,除了官方表態外,還需要加強民間交流合作,讓更多真實的聲音被聽見。只有建立在相互尊重基礎上,才能促進真正的理解,而非誤解和敵意的加深。
香港特區政府對英國「半年報告」的強硬回應,不僅基於維護主權完整和法治尊嚴的需要,也反映出當前國際輿論環境下話語權爭奪日益激烈的現實。《中英聯合聲明》已清楚界定雙方的權利義務,任何試圖超越此框架干預香港事務的行為都是徒勞且違反國際準則的。
展望未來,香港社會需要繼續堅守「一國兩制」的初心,在保障國家安全的前提下推動經濟民生發展。同時,積極參與國際對話,消除誤解,增進互信。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實現長治久安與繁榮穩定,這不僅是七百萬市民的共同願景,更是歷史賦予這一代人的責任與使命。香港需要在複雜的國際環境中保持清醒,堅定維護自身的核心利益,並在國際舞台上發出自己的聲音,講述真實的香港故事。
資料來源:
[1] www.hk01.com
[3] news.tvb.com
[4] www.info.gov.hk
[5] news.rthk.hk
[6] global.hk01.com
[8] www.hkong.hk
Powered By YOHO A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