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育局於2025年10月公布了一項重要的教育改革方案,旨在優化高中歷史科及中國歷史科(中史科)的課程內容。這項改革的核心變動是將香港史不再獨立成章,而是將其整合到「中國與世界」單元中進行討論。此舉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因為它不僅關乎香港歷史的教學方式,更牽涉到學生對自身身份和國家認同的培養。在行政長官李家超提出要強化歷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背景下,這次課程優化被視為是配合政府政策方向的重要舉措。透過整合香港史與中國及世界歷史,教育局希望能夠培養學生更宏觀的歷史視野,並加強其國民身份認同和家國情懷。本文將深入探討這次課程優化的具體內容、改革重點以及未來可能產生的影響。
香港史的整合與宏觀歷史視野的培養
根據教育局的說法,將香港史併入「中國與世界」單元並非刪減相關內容,而是透過整合的方式,讓學生在更廣闊的歷史脈絡中理解香港的發展。這種整合有助於學生避免孤立地學習香港史,而是將香港的歷史置於中國乃至世界的歷史發展大背景下進行考察。例如,在學習鴉片戰爭這段歷史時,學生不僅要了解這場戰爭對香港的影響,還需要了解其發生的原因、對中國的影響以及對世界格局的影響。
這種整合式的教學方式,旨在培養學生更全面的歷史觀。通過比較香港與中國及世界其他地區的歷史發展,學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香港的獨特性和歷史地位。同時,這種教學方式也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讓他們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分析歷史事件,並形成自己的獨立判斷。
此外,課程框架中仍然保留了香港重要歷史事件和發展的內容,並通過主題式教學,強調香港與中國及世界的互動關係。例如,在討論香港的經濟發展時,可以將其與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以及全球經濟的發展趨勢相結合,從而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香港經濟發展的內在邏輯和外部影響因素。
中史科與歷史科的優化重點
除了香港史的整合之外,這次課程優化還包括對中史科和歷史科的其他內容進行調整和補充。中史科方面,優化後的課程更加強調中國經濟、社會及文化的發展,並新增了多個與中國共產黨成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相關的課題。這些新增內容旨在讓學生了解中國近代政治變遷及港澳回歸的歷史背景,加強其對中國共產黨的認識和理解。
同時,課程還增加了科技與文化發展的內容,例如兩漢時期的候風地動儀、三國時期的王羲之書法、宋元時期的印刷術和火藥等。這些內容旨在豐富學生對中國歷史文明成就的認識,增強其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歷史科方面,課程則著重於近現代世界史的主要發展趨勢,並引入「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等新內容。這些內容旨在讓學生了解中國如何參與全球治理及推動一帶一路等國際合作,培養其國際視野和全球意識。此外,課程結構也被精簡,並以主題及國家互動角度展現歷史發展,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理解深度。
評核方式與教學支援的配合
為了配合課程優化,教育局也將在公開評核中引入更多元化和客觀性的題型,以適應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和能力,促進公平評核。這意味著,未來的歷史科考試將不再僅僅依賴傳統的問答題,而是會增加更多案例分析、資料解讀、辯論等形式的題目,以更全面地考察學生的歷史知識、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
同時,教育局還成立了由專家學者、校長、資深教師及專業團體代表組成的課程工作小組,以確保課程優化的專業性和實用性,並為學界提供全方位支援,協助學校和教師做好準備。此外,教育局還推出了相關學與教資源,如《説好香港故事》等,幫助教師在新課程框架下有效教學,讓學生更深入了解香港的歷史和文化。
總而言之,香港教育局的這次課程優化方案,不僅是對高中歷史科和中史科課程內容的調整,更是對香港教育理念和目標的一次重要反思。透過整合香港史與中國及世界歷史,培養學生的宏觀歷史視野和國民身份認同,香港的教育將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奠定更堅實的基礎。隨著課程的逐步推行和完善,我們有理由相信,香港的年輕一代將會在更廣闊的歷史舞台上,為香港和國家的繁榮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資料來源:
[2] www.tkww.hk
[3] www.hk01.com
[4] www.hk01.com
[5] www.edb.gov.hk
[6] www.edb.gov.hk
[7] www.edb.gov.hk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