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城市大學(城大)與香港海關於2025年9月11日簽署合作備忘錄,這不僅是學術界與執法部門的一次重要協同,更預示著搜查犬執法能力提升與動物福利完善的新篇章。在現代社會,搜查犬在邊境安全、緝毒、搜救等方面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高強度的工作環境往往對牠們的健康構成威脅。此次合作以海關專為搜查犬設計的智能頸圈為核心,結合城大在獸醫科學與數據分析方面的專業優勢,旨在透過科技創新,提升搜查犬的工作效能,同時保障牠們的健康與福祉。這種跨界合作模式,為搜查犬的未來訓練和管理樹立了新的標準,具有深遠的意義。
智能頸圈的應用與數據分析
此次合作的亮點之一,是香港海關研發的智能頸圈。這款專為搜查犬設計的穿戴裝置,能夠實時監測犬隻的生命體徵,包括心率、體溫以及活動量等關鍵數據。這些數據不僅能反映搜查犬的生理狀態,也能間接反映其工作壓力與疲勞程度。城大臨床動物醫學系副教授Angel Almendros領導的研究團隊,負責分析這些數據,從科學角度評估搜查犬的身體狀況與工作表現。透過大數據分析,研究團隊能夠更精準地判斷犬隻的疲勞程度和壓力水平,從而為海關提供科學的建議,調整訓練強度和工作安排,避免搜查犬過度勞累。
例如,在一次緝毒行動中,智能頸圈監測到某隻搜查犬的心率異常升高,活動量也明顯下降。經過數據分析,研究團隊判斷該犬隻可能出現了疲勞徵兆,建議海關暫停其工作,安排休息與檢查。結果發現,該犬隻確實出現了輕微的脫水現象。透過智能頸圈的及時監測與數據分析,海關得以避免犬隻因過度勞累而造成的健康問題,確保其在最佳狀態下執行任務,從而提升搜查犬的執法效率與持久力。
這種結合智能科技與獸醫科學的創新模式,為搜查犬的管理帶來了革命性的改變。它不僅提升了執法效能,更重要的是,它保障了搜查犬的健康與福祉,體現了對動物的尊重與關愛。
跨學科合作促進動物福利與執法安全
香港城市大學副校長(研究)岑浩璋教授指出,這項合作充分展現了跨學科研究對解決現實問題的重要性。海關肩負著守護邊境安全的重任,搜查犬作為重要的執法助手,其健康與福利直接影響執法質素。城大結合獸醫科學、數據分析及人工智能技術,為搜查犬提供科學化的健康監測和管理方案,有助於減少犬隻受傷或疾病風險,提升其工作安全性。
跨學科合作不僅體現在技術層面,更體現在理念層面。在過去,搜查犬的管理往往側重於訓練與執法效能,而忽略了牠們的心理需求與情緒健康。透過與城大的合作,海關開始更加重視搜查犬的福利,並將其納入日常管理中。例如,在訓練過程中,海關會根據犬隻的性格特點與喜好,採用不同的訓練方法,避免使用過於嚴厲的手段,確保犬隻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此外,海關還會定期安排獸醫為搜查犬進行心理評估,及時發現並解決牠們的心理問題。
這種跨學科合作也促進了動物福利的提升,符合現代社會對執法動物人道對待的期待,展現了香港在動物保護與科技應用方面的先進水平。它不僅提升了搜查犬的工作效率,也讓牠們在工作之餘,能夠享受到應有的關愛與尊重。
未來展望:深化創新合作與技術應用
展望未來,香港海關表示將持續與城大深化合作,探索更多創新科技在搜查犬訓練及執法中的應用。結合學術界的專業知識與海關的實務經驗,雙方計劃引入先進的培訓技術,如行為分析、虛擬實境模擬訓練等,進一步提升搜查犬的反應速度與準確度。例如,透過虛擬實境技術,可以模擬各種複雜的搜查場景,讓搜查犬在安全可控的環境中進行訓練,提高牠們在真實環境中的應變能力。
同時,智能頸圈的數據研究也將持續優化,為搜查犬的健康管理建立長期監測體系,確保其在高強度工作環境下保持最佳狀態。透過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對搜查犬的健康數據進行更深入的分析,預測牠們可能出現的健康問題,及早進行干預,從而延長其工作壽命,提升其工作效率。
這種持續創新的合作模式,不僅有助於提升香港海關的執法能力,也為全球搜查犬管理提供了寶貴的參考經驗。它體現了科技進步對執法領域的積極影響,也展現了香港在科技創新與動物保護方面的領導地位。
總而言之,香港城市大學與香港海關的合作備忘錄,不僅是學術界與執法部門的一次成功合作,更是搜查犬執法與動物福利管理的一個重要里程碑。透過智能頸圈的數據監測與科學分析,搜查犬的工作效能和健康狀況得以同步提升,實現了科技與人道的雙重目標。這種跨界合作不僅強化了香港的國家安全防線,也體現了對動物福祉的高度重視。未來,隨著更多創新技術的引入,搜查犬的訓練與管理將更加科學化、智能化,為維護社會安全與推動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這項合作不僅為香港,也為全球的搜查犬管理模式帶來了新的啟示。
資料來源:
[1] zijing.com.cn
[3] bau.com.hk
[5] www.info.gov.hk
[6] www.hk01.com
[7] www.hkcd.com.hk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