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娜風球逼近:林超英警告路徑詭譎,香港嚴防氣旋威脅!

強烈熱帶風暴米娜於2025年9月19日在廣東汕尾沿海登陸,並逐步逼近香港,使得本港天氣備受關注。前香港天文台台長林超英特別提醒,儘管米娜在登陸後呈現減弱趨勢,但其接近香港的路徑變化極為微妙且難以預測,稍有偏差便會對本地天氣產生巨大影響,因此市民萬不可掉以輕心。此次事件不僅突顯了氣象預測的挑戰性,更警示我們在全球氣候變遷下,必須提升應對極端天氣事件的準備。

米娜的最新動態與預警資訊

截至9月19日下午3時,強烈熱帶風暴米娜集結於香港東北偏東約120公里處,仍維持強烈熱帶風暴級別。中央氣象台及廣東省氣象部門均已發布颱風黃色及橙色預警,顯示米娜的威力不容小覷,珠三角城市如汕尾、惠州、深圳等地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儘管米娜已於14時50分左右登陸,但其中心附近最大風力仍達10級(暴風),表明其減弱速度相對緩慢,持續對沿海地區構成威脅。

香港天文台目前懸掛3號強風信號,受米娜外圍雨帶影響,本港驟雨增多,同時伴隨著狂風吹襲。部分地區錄得最高持續風速約44公里/小時以上,而最高陣風吹速更超過59公里/小時。海面亦出現大浪及湧浪情況,對海上作業及沿岸居民構成潛在危險。當局已發出呼籲,提醒市民遠離岸邊,停止所有水上活動,以確保自身安全。這些預警資訊的及時發布,有助於市民提前做好防範措施,降低可能遭受的損失。

路徑難以預測的原因分析

林超英指出,「登陸後走近香港的熱帶氣旋是最難搞的」,這句話精闢地概括了此類氣旋預測的複雜性。由於氣旋在接近內陸後,其移動速度和方向容易受到地形和環境因素的干擾,使得路徑出現細微變化便會造成截然不同的天氣結果。米娜的路徑預測之所以困難,主要原因在於其受到多種複雜因素的影響,包括季風、高空駛流以及地形的相互作用。

例如,目前雷達顯示大雨主要集中在米娜中心以東一側,因此暫時未見本港出現明顯降雨。然而,若米娜的路徑稍作調整,大量降雨可能迅速轉向本港範圍內,加劇局部洪水或山泥傾瀉等災害威脅。這種路徑上的不確定性,使得預測工作變得極具挑戰性。此外,天文台評估是否需要由3號升至8號颱風信號,將視乎米娜減弱程度、其烈風吹襲範圍與本港距離以及本地實際觀測到的風力變化情況。這些因素相互作用,使得短時間內判斷需否加掛更高警告信號充滿挑戰,也反映了應對此類颱風所需的高度靈活與謹慎。

防災準備與社會應對策略

面對如此不穩定且易變的颱風吹襲形勢,本港政府及市民必須保持高度戒備。有關部門應密切監察最新數據和預報信息,即使眼見颱風有所減弱,也不能放鬆防範工作。這包括加強排水系統巡查、準備緊急救援資源以及適時發布避險指引等措施,以降低潛在損失。政府部門應加強與市民的溝通,利用多種渠道發布最新的天氣資訊和防災知識,提高市民的防災意識和自救能力。

另一方面,一般市民亦應主動做好家居防護,如固定窗戶、防止物件被風吹落,同時避免前往危險海岸線或參與水上活動。此外,由於未來幾日仍可能經歷間歇性較大雨勢和狂風吹襲,在交通安排、學校停課決策以及商業營運方面也需靈活調整,以保障公眾安全和社會秩序穩定運作。企業應制定完善的應急預案,確保員工的安全和業務的連續性。市民也應關注政府發布的最新消息,及時調整出行計劃,避免前往高危地區。

總而言之,此次強烈熱帶風暴米娜雖然正逐漸減弱,但由於其接近香港期間路徑極具不確定性,加上外圍環流持續給予一定程度威脅,使得相關防災工作複雜而艱巨。林超英提醒我們,「看到減弱二字,也請不要放下戒心」,這既是一種科學理性的提醒,也是促使全社會共同提升抗禦能力的重要契機。在全球暖化背景下,此類「最難搞」型態颱風吹襲事件恐怕將愈趨頻繁,更需要我們積極完善預警體系與應急管理策略,以守護城市安全與居民福祉。面對未來可能更加頻繁和極端的氣候事件,我們需要不斷學習和提升防災能力,共同應對挑戰,確保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資料來源:

[1] www.hk01.com

[2] www.hk01.com

[3] lihkg.com

[4] www.hk01.com

[5] www.hk01.com

[6] www.youtube.com

[7] www.youtube.com

[8] www.youtube.com

[9] www.youtube.com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