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自殺率持續高企,反映社會壓力與心理健康挑戰
香港大學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於2025年9月10日世界防止自殺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香港的自殺率仍然高企,達到14.1,相較於2023年的13.5有所上升。這一數據不僅突顯了香港自殺問題的嚴峻性,更引發了社會各界對於心理健康議題的廣泛關注。為了更準確地評估香港的自殺情況,研究中心對數據進行了標準化調整,以與其他地區進行有效比較。調整後的自殺率為10.6,雖然低於未調整的數據,但仍明顯高於2021年全球平均水平8.9(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香港人口老齡化問題嚴重,也是導致自殺率居高不下的因素之一。在疫情後的復甦階段,經濟壓力、社會變遷以及生活節奏的加快,都可能對人們的心理健康造成負面影響。因此,探討香港自殺率的最新趨勢,分析自殺問題的成因,並提出有效的應對措施,對於保護市民的生命安全和提升整體社會福祉至關重要。
年輕成年男性自殺率連續三年上升,青少年自殺問題尤為嚴重
在香港自殺問題中,年輕人群體的心理健康狀況尤其令人擔憂。數據顯示,年輕成年男性的自殺率已連續三年呈現上升趨勢,成為推高整體自殺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青少年自殺問題也日益突出。2023年的數據顯示,15歲以下青少年自殺死亡個案由2022年的7人激增至24人,創下近十年來的新高。更令人憂心的是,女生自殺個案也顯著增加,2023年共有16名女生自殺,這表明青少年,尤其是女性群體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容忽視。香港青年協會的調查也顯示,近三成中學生曾有自殺或自殘的念頭,其中5%的學生幾乎每天都受到這些想法的困擾。這些數據都表明,青少年在面對學業壓力、人際關係挑戰、家庭衝突以及對未來的迷茫時,往往缺乏足夠的心理支持和有效的應對機制。此外,網路欺凌、社交媒體的負面影響以及對自身價值感的懷疑,也可能加劇青少年的心理壓力,增加自殺風險。因此,針對年輕人群體,需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及時的心理輔導和支持,並營造一個更加包容和支持性的社會環境。
跨部門合作與社區支援:防止自殺的多元策略
面對香港自殺率持續上升的嚴峻形勢,香港政府及相關機構已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並積極採取多項措施應對。政府通過醫務衛生局、教育局和社會福利署的跨部門合作,於2024年在全港中學推行三層應急機制,旨在及早識別和支援高風險學生。這一機制旨在建立一個全面的心理健康防護網,從預防、識別到干預,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此外,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於2025年推出「自殺守門員網上課程」,培訓學生、教師及公眾掌握預防自殺的知識與技巧,強化社區守望相助的力量。這一課程旨在提升公眾對自殺風險的敏感度,讓更多人能夠及早發現身邊有需要幫助的人,並提供適當的支援。香港大學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也積極舉辦講座和記者會,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及服務經驗,並針對年輕成年男性的心理健康挑戰提出建議。除了政府和非政府組織的努力外,社區支援網絡的建立也至關重要。通過鼓勵鄰里互助、家庭支持以及朋友關懷,可以營造一個更加溫暖和支持性的社會氛圍,減少孤獨感和無助感,從而降低自殺風險。
香港自殺問題的嚴峻性提醒社會必須持續關注心理健康,尤其是年輕人群體的需求。未來,除了加強現有的預防機制外,還需深化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公眾對心理疾病的認識與包容,並擴大心理服務資源,確保有需要者能及時獲得專業幫助。同時,我們也需要反思社會文化和價值觀,減少對成功的過度追求和對失敗的恐懼,營造一個更加寬容和支持性的社會環境。只有通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減低自殺率,守護香港市民的生命安全與心理福祉。
資料來源:
[1] www.hku.hk
[3] csrp.hku.hk
[4] www.rthk.hk
[5] www.ugc.edu.hk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