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忙小蠔灣的O·PARK1,有一家鳴響著清脆機械聲的廚餘處理中心,本是綠色希望的象徵,但如今卻因為一個意外,暫時停止了運作。今天,當我走近這個曾經充滿生機的地方,卻發現了一個不祥的訊息:廚餘儲存缸出現滲漏,需要進行緊急維修1。從外面看,這裡依舊高聳如昔,卻沒有人氣,空蕩蕩的倉庫裡,只有機器的嗡嗡聲在回響。
我吐出一口氣,吸入那混合著淡淡腐臭的空氣,這裡曾經是收集廚餘、將其轉化為可再生能源的基地,如今卻因冷漠的官僚處理而沉默。無論是市井小民,還是為了環保而努力的志工,恐怕都得面對一個無法預測的消亡。
根據官方的資料,O·PARK1每月能處理200公噸的廚餘,但隨著這次意外,不僅無法接收廚餘,未來是否能恢復正常運作,成為了一個懸而未決的問號2。數據顯示,香港的廚餘問題越來越嚴重,這樣的設施本該是解決方案,卻因為管理上的失誤,成為了令人失望的背景。
我試著問詢路過的志工,他們的嗓音低沉,眼神中透著無奈。 “我們不是不想做,而是那麼多政策、那麼多官僚讓我們無從下手。”他們的話刺痛了我的心,也讓我想起了那一天站在議會前,想替環保發聲的自己。
於是,我把目光轉向那透過玻璃窗能看見的儲存缸,雖然在我眼前,它靜靜地流淌著令人心慌的腐臭,但在我心中卻映射出一幅幅綠色的大海,以及未來那希望的可再生能源。可是,冷漠的官僚、貪婪的企業,怎麼能讓我們的綠色夢想繼續下去?
這一切都讓我想起了生態的脆弱與人類行為的矛盾,當社會上的力量興起,卻無法撼動那些橫亙於前的障礙。或許,真正要的不是短短的抗議與流於表面的解決,而是從根本上改變這股無情的力量。
結尾,倘若這座基地再不改進,O·PARK1可能會變成一則未解的悲劇。在尋找答案的旅程中,我們能否勇敢守護這些向上的綠色希望,或是讓這一切再度被淹沒在漠視與冷漠的浪潮中?
我知道,這不止是一個人的旅行,而是整個社會的使命。它不會有結論,只有不斷的探索與反思。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