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錦江:銀幕硬漢背後的脆弱與重生
徐錦江,這個名字對於許多人來說,代表著銀幕上粗獷豪邁的形象,尤其是他飾演的「鰲拜」,更是深入人心。然而,鮮為人知的是,這位硬漢的內心深處,卻隱藏著一段長達十年的抑鬱症痛苦經歷。近日,63歲的徐錦江在訪談中淚崩談及生死,並已交代好身後事,再次將大眾的目光聚焦於他的人生起伏。
從美國夢到三級片:命運的轉捩點
1981年,年輕的徐錦江懷揣著前往美國的機票,卻面臨著父親剛過世、母親重病的雙重打擊。命運弄人,一次偶然的相遇,讓他與星探結緣,從此踏入演藝圈。為了能盡快賺錢,照顧患有認知障礙的母親,徐錦江在90年代開始接拍三級片,如《玉蒲團》系列及《滿清十大酷刑》等。
家人的不理解:壓垮駱駝的稻草
然而,徐錦江的選擇並未得到家人的理解。當他邀請父母觀看自己的作品時,他們才發現那是三級片,加上他曾拍攝全裸寫真集,這使得他與母親和妹妹的關係急轉直下。家人的不理解,加上巨大的工作壓力,讓徐錦江患上了抑鬱症和躁狂症,甚至曾兩度嘗試自殺,幸好有妻子殷祝平及時阻止。
十年抑鬱:黑暗中的掙扎
那段時間,徐錦江彷彿身處黑暗深淵,找不到出路。拍攝三級片對他的心理造成了極大的影響,他曾說過,自己因為這份工作,患上了嚴重的抑鬱症。這段經歷,對他而言,是一場揮之不去的噩夢。
妻子:生命中的光
在徐錦江最黑暗的時刻,妻子殷祝平是他生命中的光。她一直陪伴在他身邊,鼓勵他、支持他。在妻子的支持下,徐錦江開始寄情於藝術,開設了以藝術為主題的工作室,並通過不定期舉辦畫展,漸漸走出陰霾,病情也慢慢好轉。
藝術:重生的力量
繪畫成為了徐錦江療癒心靈的良藥。他將情感融入畫作,透過藝術表達內心的掙扎與渴望。藝術不僅讓他找到了新的生活方向,也讓他重新認識了自己。
交代身後事:對生命的思考
近年來,徐錦江開始思考生死的問題。他向兒子徐菲透露,希望在夫妻二人離世後,將骨灰撒入公海。這個決定,或許源於他對生命的深刻體悟,以及對自由的嚮往。徐菲一聽到「海」這個字,想到的不再是陽光沙灘,而是沉重、深沉的感覺。
家庭:影響深遠
徐錦江的痛苦經歷,對家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的兒子徐菲,也因此對「海」產生了不一樣的感受。這也讓我們看到,一個人的心理健康,不僅影響自身,也會波及到身邊的家人。
銀幕之外:真實的徐錦江
銀幕上的徐錦江,是霸氣的「鰲拜」,是粗獷的硬漢。但銀幕之外,他是一位脆弱、敏感,渴望被理解的藝術家。他的經歷告訴我們,即使是看似堅強的人,也會有脆弱的一面,需要關懷與支持。
走出陰霾:擁抱藝術,重拾自我
徐錦江的故事,是一個關於掙扎與重生的故事。他曾深陷抑鬱症的泥沼,但他最終戰勝了自我,重新找回了生活的方向。他透過藝術,療癒了傷痛,也找到了新的價值。他的經歷,鼓舞著那些正在與抑鬱症作鬥爭的人們,讓他們相信,即使身處黑暗,也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光芒。
對社會的啟示:關注心理健康
徐錦江的經歷也提醒我們,要更加關注心理健康。抑鬱症並非軟弱的表現,而是一種疾病,需要專業的治療與支持。社會應該營造一個更加開放、包容的環境,讓那些身受心理困擾的人們,敢於求助,勇敢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