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宇隆警告:本港基孔肯雅熱風險高,市民需加強滅蚊」

基孔肯雅熱:香港的潛在威脅與防禦策略

基孔肯雅熱,這個名字或許對許多香港市民來說有些陌生,但近來在廣東佛山爆發的疫情,以及澳門亦出現病例,已敲響了警鐘。面對這種經由蚊子傳播的疾病,香港作為一個人口稠密、與內地往來頻繁的城市,究竟面臨著怎樣的風險?我們又該如何防禦?

輸入風險:不容忽視的隱憂

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主席劉宇隆指出,隨著大灣區的整合及人員、貨物的流通,香港出現輸入基孔肯雅熱個案的風險確實偏高。雖然自2020年起,香港未錄得確診個案,但這並不代表我們可以掉以輕心。

首先,香港與廣東省的地理位置相近,兩地居民往來頻繁。廣東省的疫情一旦擴散,香港便難以置身事外。

其次,夏季高溫多雨的氣候,正是蚊子繁殖的溫床。如果控蚊措施不足,一旦有帶病毒的蚊子進入香港,便可能引發本地傳播。

儘管衛生防護中心強調,佛山爆發疫情的地區並非港人熱門旅遊地點,但市民在暑假期間外遊頻繁,前往蚊傳疾病流行地區的機會增加,這都增加了病毒輸入的風險。

基孔肯雅熱:不只是發燒那麼簡單

基孔肯雅熱的症狀與登革熱相似,主要包括發燒、關節疼痛、頭痛、肌肉疼痛等。雖然死亡率不高,但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警告,約四成患者在感染後三個月仍會感到關節疼痛,甚至可能導致關節提早退化。這種長期性的後遺症,對患者的生活品質影響甚大,因此絕對不能輕忽。

香港的防禦策略:多管齊下,嚴陣以待

面對基孔肯雅熱的潛在威脅,香港政府及市民都必須採取積極的防禦策略。

  • 政府層面:嚴密監控,加強防控

衛生署已加強向旅客提供防蚊叮的健康忠告,並提醒回港旅客若出現病徵,應盡快求醫。中心港口衛生科亦會加強巡查口岸,確保環境衛生及病媒控制措施到位。同時,政府應與航空公司、旅遊業界等保持緊密聯繫,適時更新疾病資訊和健康建議。食物環境衞生署亦會持續監測口岸情況,避免帶病蚊子傳入香港。若本港出現輸入個案,署方會調查病人的背景及曾去過的地方等,並加強清潔,避免在社區出現二次爆發。

  • 市民層面:積極防蚊,從源頭做起

對市民而言,最重要的便是做好個人防蚊措施。這包括:

* 清除積水: 定期檢查家居及周圍環境,清除花盆底盤、水桶、廢棄輪胎等積水容器。
* 使用蚊怕水: 外出時塗抹含DEET的蚊怕水,尤其是在清晨和黃昏等蚊子活動高峰期。
* 穿著長袖衣褲: 盡量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以減少被蚊子叮咬的機會。
* 安裝蚊帳或紗窗: 在睡覺時使用蚊帳,並在家中安裝紗窗,以防止蚊子進入。

基孔肯雅熱在港演變為風土病的可能性

儘管輸入風險高,但劉宇隆認為基孔肯雅熱在香港演變為風土病的機會不高。這是因為香港的公共衛生體系完善,且市民的衛生意識較高。只要政府及市民共同努力,嚴格執行防控措施,便能有效控制疫情,避免大規模爆發。

結語:防微杜漸,守護香港健康

基孔肯雅熱的威脅提醒我們,面對新興傳染病,絕對不能掉以輕心。只有透過政府的嚴密監控、市民的積極配合,以及持續的健康教育,才能有效防禦蚊傳疾病,守護香港的公共衛生安全。防微杜漸,從源頭滅蚊,讓我們共同為香港的健康築起一道堅固的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