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韓關稅談判倒數 韓媒揭美方「不滿」訊號」

美國對韓國關稅風雲:從「對等」到「一籃子」的博弈

美國與韓國之間的關稅議題,近年來如同風雲變幻,牽動著兩國乃至全球的貿易神經。從最初川普政府提出的「對等關稅」概念,到後來雙方努力尋求「一籃子協議」,這場關稅博弈充滿了變數與挑戰。究竟「對等關稅」背後的真相為何?韓國又面臨著怎樣的壓力?雙方又將如何化解貿易摩擦,達成互利共贏的局面?

謎樣的稅率:25%還是26%?

川普政府時期,美國以「非關稅壁壘」為由,聲稱韓國對美國產品實際徵收的關稅高達50%,因此決定對韓國進口產品徵收25%的「對等關稅」。然而,令人困惑的是,隨後韓聯社報導指出,川普簽署的行政命令附件中,對韓國的關稅稅率竟為26%,比先前宣佈的數字高出一個百分點。

儘管白宮聲稱以行政命令附件為準,但並未解釋數字差異的原因。這一「稅率謎團」不僅引發了韓國政府的質疑,也讓外界對美國關稅政策的透明度產生了疑問。更重要的是,如果26%的稅率屬實,這將使韓國成為與美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的國家中,面臨最高關稅的國家,對韓國的出口競爭力造成重大衝擊。

暫緩與磋商:「7月一籃子協議」的目標

面對美國關稅的壓力,韓美兩國積極展開磋商,力求在美國設定的「對等關稅」暫緩期截止前達成協議。雙方在華盛頓舉行了「2+2(財政和貿易)磋商」,目標是在7月8日之前,以撤銷對韓關稅為目標,達成「7月一籃子協議」。

這個「一籃子協議」涵蓋四大領域:關稅和非關稅措施、經濟安全、投資合作以及貨幣匯率政策。韓國方面希望藉由這次磋商,說服美國豁免韓國輸美貨物的「對等關稅」,以及部分其他個別貨品的關稅。同時,韓國也提出能源安全、造船業方面互作貢獻的方案,希望以此作為談判的籌碼。

多方角力:關稅談判的挑戰

儘管韓美雙方都展現了積極的姿態,但關稅談判的前景仍然充滿挑戰。雙方在減免關稅議題上的立場存在明顯分歧,尤其是在「對等關稅」措施及其所附條件方面。韓國政府關注美國對自韓進口鋼鐵、鋁和部分汽車產品加徵的25%高關稅,希望能爭取美方大幅削減關稅。

為了達成目標,韓國方面提出了多種策略,包括加強與美國在戰略產業上的合作、擴大美國產品進口、平衡雙邊貿易等。然而,美國是否會接受這些提議,以及雙方能否在短時間內彌合分歧,仍是未知數。

延期與期待:8月1日的最終期限

隨著7月8日的期限逼近,韓美關稅談判的進展備受關注。最終,美國將「對等關稅」的生效日期延至8月1日,這被韓國視為是事實上延長了實施互惠關稅的寬限期。韓國政府表示,將加強與美國的貿易談判,力求在新的期限前達成協議。

儘管面臨諸多挑戰,韓國對於關稅談判仍抱持期待。韓國總統辦公室表示,美國國務卿盧比奧在致韓國總統李在明的信函中設定的新期限,意味著兩國仍有時間達成協議。

未來展望:貿易合作的新篇章?

韓美關稅問題的解決,不僅關係到兩國的經濟利益,也對全球貿易格局產生重要影響。如果雙方能夠通過談判達成互利共贏的協議,將有助於緩和貿易緊張局勢,促進全球經濟的穩定發展。

然而,如果談判破裂,美國對韓國實施高額關稅,將可能引發貿易摩擦升級,甚至引發更廣泛的貿易戰。因此,韓美雙方需要以開放和務實的態度,加強溝通與協調,尋求解決之道,共同開創貿易合作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