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創科騰飛:金融科研雙引擎,全球矚目新勢力

香港創新科技(創科)發展正呈現強勁勢頭,成為推動本地經濟轉型與增長的重要引擎。創新科技不僅提升了產業結構的競爭力,也為香港金融市場注入活力,吸引大量優質企業來港上市,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及全球創科樞紐的地位。本文將從經濟貢獻、金融市場影響及科研生態三方面探討香港創科發展的現況與未來展望。

創科對香港經濟的貢獻

香港的創新科技發展正在深刻地改變著經濟結構。香港工業總會的《香港製造:新型工業化策略》報告清晰地展示了這一趨勢。數據顯示,從2000年到2023年,香港的「電腦編程、數據及工業互聯網服務」增加價值從50億港元激增至255億港元,增長超過四倍。同時,「研發、設計、測試及環境工程服務」也實現了顯著增長,從33億港元增至133億港元,增長約三倍。這些高附加值的服務業的快速發展,表明香港經濟正在向知識密集型轉型。

更令人矚目的是,2023年「製造及新型工業產業」增加價值達到768億元,佔本地GDP約2.6%。如果將整體工業與相關生產性服務加總,其佔GDP的比重更高達20.6%。這意味著,創科不僅帶動了傳統製造業的升級,還催生了大量新的高附加值服務,有效促進了經濟多元化和可持續發展。這種多元化的發展模式有助於香港應對外部經濟衝擊,增強經濟的韌性。

此外,創科的發展還促進了本地就業。隨著新興產業的興起,越來越多的高科技企業在香港設立辦事處和研發中心,創造了大量的高薪職位。這些職位不僅吸引了本地人才,還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專業人士,進一步提升了香港的人力資源水平。

創科對香港金融市場的影響

香港金融市場一直以來都是亞洲乃至全球的重要樞紐。近年來,隨著創科企業的崛起,香港的金融市場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2024年上半年,香港首次公開招股(IPO)集資額達到1,071億港元,按年大幅上升7倍,位列全球首位。這一亮眼的成績,充分顯示了香港金融市場的活力和吸引力。

在眾多IPO案例中,以寧德時代、優必選等領先的創科企業成為集資主力。這些企業不僅利用香港平台拓展國際市場,也彰顯了本地資本市場對高科技企業的吸引力。香港交易所針對科技板塊推出了專門的上市規則,加強對特專科技公司的支持,使得更多內地優質企業選擇以「來港上市」作為其海外戰略布局的重要一環。這一政策舉措,不僅吸引了更多的資金流入香港,也提升了整個市場的活躍度和國際競爭力。

「金融+創科」雙輪驅動模式,正在成為香港經濟發展的新引擎。金融市場為創科企業提供了重要的融資渠道,而創科企業的發展又反過來促進了金融市場的繁榮。這種良性循環,有助於香港鞏固其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香港科研生態的現況與發展

香港的科研生態正在蓬勃發展,為創科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香港科學園和數碼港等科研機構,積極推動技術研發和初創孵化。截至目前,已有約4,700家初創企業落戶,這些企業招聘職位超過3,000個,吸引逾8,000人次參加招聘活動。這些數據顯示,香港正在形成一個充滿活力且持續擴大的創科生態系統。

這個生態系統不僅有助於培養更多具備前沿技術能力的人才,同時也推動了跨界合作與知識轉移。科研機構、大學、企業和政府之間的合作,加速了科研成果的商業化進程,為香港經濟注入了新的動力。此外,香港還積極參與國際科技合作,與世界各地的科研機構建立了廣泛的聯繫,提升了其在國際科技領域的影響力。

即將舉辦的2025年《全球創新指數》世界百強排名發布活動,將有助於提升香港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加深各界對其作為亞洲重要科技樞紐角色的認識。通過參與國際性的科技活動,香港可以更好地展示其在創科領域的實力,吸引更多的國際投資和人才。

綜合而言,香港在推動新型工業化和深化科研投入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這些努力不僅使得相關產業快速壯大,也有效帶動了就業機會並改善了營商環境。同時,以IPO集資額居全球首位彰顯出其獨特且穩健的金融基礎設施,以及政策支持下形成的新興科技板塊蓬勃發展態勢。在未來,可期待隨著更多內外部優質資源匯聚,以及政府持續完善配套措施,香港將繼續鞏固並提升其在全球智慧城市建設和高端製造領域中的領導地位。

總結而言,孫東局長所言之「金融與創科比翼雙飛」,正是當前乃至未來一段時間內驅動香港社會經濟全面繁榮的重要方向。在全球競爭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把握好這股強勁勢頭,不斷深化融合應用,是確保城市可持續發展以及保持國際競爭優勢的不二法門。同時,全社會亦需共同努力,把握機遇迎接挑戰,使得科技成果真正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新質生產力,共同打造更具韌性、更富活力的新興經濟體系。香港的創科之路,任重道遠,但也充滿希望。

資料來源:

[1] www.wenweipo.com

[2] finance.now.com

[3] www.wenweipo.com

[4] www.tkww.hk

[5] www.chnfund.com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