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海關於2025年7月16日至17日展開聯合行動,成功檢獲共249支懷疑受管制的美容針劑,估計市值約為七萬六千港元。這批針劑部分含有第一部毒藥成分,涉及非法進口及私自儲存注射用途的藥物,引起社會高度關注。事件不僅反映出違法美容產品流入本地市場的嚴重問題,也揭示了「住家式」美容院經營模式對公共衛生安全帶來的潛在風險。
此次香港海關查獲非法美容針劑的事件,不僅是一次成功的執法行動,更凸顯了當前醫學美容市場潛藏的諸多問題。隨著人們對外貌日益重視,醫學美容需求不斷增長,但同時也給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非法醫美產品的流入、非正規診所的出現,不僅擾亂了市場秩序,更對消費者的健康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因此,深入探討此類事件的背景、違法行為特點以及相關監管措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非法美容針劑的來源與流通
此次海關行動源自對一件由韓國寄往香港紅磡私人住宅的包裹進行風險評估和檢查。該包裹表面申報為護膚乳液,但X光掃描發現內藏20支懷疑受管制美容針劑,市值約1.7萬港元。經過後續監控追蹤,執法人員於紅磡一個住宅單位內再度搜獲229支類似針劑,同時拘捕兩名涉案人士,包括一名20歲男子和一名45歲女子。調查顯示該單位配備恆溫儲物櫃、皮下注射器材及床褥等設備,有跡象顯示被用作「住家式」美容院,以非法方式提供注射服務。
這起案件揭示了非法美容針劑流入香港的主要途徑之一:跨境走私。不法分子通常會偽報貨物名稱,試圖蒙混過關,將未經檢驗的產品帶入香港。這些針劑的來源地通常是一些醫美產業較為發達的國家或地區,例如韓國。此外,網絡渠道也是非法醫美產品流通的重要途徑。許多不法商家會在社交媒體或電商平台上販售假冒偽劣的美容針劑,吸引愛美人士購買。
非法醫美產品的危害性
本案所涉美容針劑多含有肉毒桿菌素、美白成分等需嚴格管理的藥物,而部分更屬《危險藥物條例》第一部毒藥範疇。根據香港法律,此類受管制醫療用品必須由本地註冊醫生處方並取得衞生署核發入口許可證才能合法使用或供應。然而,本案中涉事人士未經合法程序引入及持有大量此類產品,不但違反相關規定,更可能因產品來源不明而存在品質與安全風險。
肉毒桿菌素是一種神經毒素,如果使用不當,可能會導致肌肉麻痺、呼吸困難等嚴重副作用。美白成分也可能含有有害物質,長期使用會對皮膚造成損害。更嚴重的是,如果注射過程不衛生,還可能引發感染,甚至危及生命。由於非法醫美產品未經嚴格檢驗,其成分、純度和安全性都無法得到保證。消費者一旦使用,後果不堪設想。
加強監管與公眾教育
此次案件凸顯了打擊非法醫美產品流通與非正規診所運作的重要性。在近年來醫學美容需求激增背景下,不少不法分子利用網絡渠道或私人住宅暗中販售及施打禁用或偽造產品,以牟取暴利。海關結合情報分析和風險管理策略,有效攔截這些走私貨品,同時配合衞生署加強巡查和宣傳教育,提高公眾警覺心。此外,加強跨境合作以及完善法律框架亦是防範類似事件再度發生的重要手段。
除了加強執法力度,政府還應加強對公眾的教育,提高消費者對非法醫美產品危害性的認識。消費者在選擇醫美服務時,應選擇正規的醫療機構,並諮詢註冊醫生的意見。切勿貪圖便宜,購買或使用來源不明的產品。此外,消費者還可以通過查詢香港醫務委員會的網站,確認醫生的註冊資格,確保接受正規的醫療服務。
香港海關此次成功檢獲價值逾七萬港元、含有高危成份的懷疑受管制美容針劑,有力遏止了非法醫美產業鏈的一環運作,也保障了市民健康安全。本案提醒社會大眾切勿購買或使用來源不明、美容效果無保障且可能具危害性的注射產品。同時政府相關部門需持續加強監察力度與跨部門協調,共同維護本地醫療市場秩序與公眾福祉。在未來,面對快速變化且需求多樣化的醫學美容市場,加強立法規範、提升執法效率,以及推廣正確資訊將是確保消費者權益不可忽視的重要方向。只有通過多方共同努力,才能營造一個安全、規範的醫美環境,保障消費者的健康與權益。同時,也需要消費者提高警惕,理性看待醫學美容,切勿盲目追求美麗,而忽視了自身的安全。
資料來源:
[2] www.hk01.com
[3] www.info.gov.hk
[4] www.i-cable.com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