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帕襲港:十號風球下的風雨飄搖
韋帕颱風來襲,香港天文台發出了今年首個十號颶風信號,提醒市民嚴陣以待。這不僅是一個天氣警報,更牽動著全城的神經。究竟十號風球意味著什麼?韋帕又給香港帶來了怎樣的影響?讓我們一起深入探討。
十號風球:最高級別的警示信號
十號風球,是香港和澳門地區熱帶氣旋警告系統中的最高級別。當香港或澳門的風力已經達到或預計將達到颶風程度,即持續風速每小時118公里或以上時,天文台或氣象局便會發出十號風球。這意味著極端的危險,強烈呼籲市民留在安全地方,遠離當風的門窗,切勿外出。
韋帕的逼近:風雨中的杏花邨與大澳
從新聞報導中,我們可以看到韋帕的威力。在杏花邨,巨浪拍岸,海水夾雜著雨水直撲記者鏡頭,可見風勢之強勁。在狂風巨浪面前,即使是身經百戰的記者也難以站穩。而在大澳,風起雲湧,大樹被強風吹得東倒西歪,海面更出現另類「水龍捲」的景象,可見韋帕對不同地區都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十號風球下的香港:交通停擺與安全考量
十號風球生效期間,香港的交通幾乎全面停擺。巴士、機場快線、輕鐵及港鐵巴士等公共交通工具都停止服務,市民難以出行。為了安全起見,天文台呼籲市民切勿外出,遠離當風的門窗,並留意風向的轉變。同時,政府部門也收到不少塌樹報告,需要緊急處理,以確保市民的安全。
韋帕路徑:逼近又遠離
根據天文台的預測,韋帕在接近香港後,逐漸遠離。雖然本港東部地區的風力已開始減弱,但與韋帕相關的颶風仍然間中影響本港西南部。天文台會視乎本地風力減弱程度,考慮改發較低的風球信號。
十號風球:歷史上的記憶
自1946年以來,香港天文台總共發出過17次十號颱風信號。每一個十號風球,都代表著一次嚴峻的考驗,也留下了深刻的歷史記憶。盤點歷史上的十號風球,可以讓我們更了解這種極端天氣的影響,以及做好防禦的準備。
風眼效應:短暫的平靜與隨之而來的狂風
有時,在颱風眼經過時,會出現短暫的平靜,稱為「風眼效應」。但這並不代表危險已經過去。當風眼離開後,風向會突然轉變,風力也會再度增強,甚至比之前更強。因此,即使在風眼經過時,市民也絕對不能鬆懈,必須繼續留在安全的地方躲避。
杏花邨的巨浪:地理位置的影響
杏花邨位於香港島的東面,面向海面,因此特別容易受到颱風的正面吹襲。加上杏花邨的地勢較低,容易出現海水倒灌的情況。因此,每當颱風來襲,杏花邨都會成為受災最嚴重的地區之一。
總結:風雨過後,更見堅強
韋帕颱風的來襲,再次提醒我們大自然力量的強大。面對極端天氣,我們必須保持警惕,做好防禦措施。雖然颱風帶來了破壞,但也讓我們更加團結,共同面對挑戰。風雨過後,香港將會更加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