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颶風下海水捲天:直擊驚人水龍捲」

韋柏成20年第五個「10號波」:是山竹再現,還是虛驚一場?

香港於2025年7月20日迎來了韋帕颱風,天文台於上午9時20分發出十號颶風信號。這不僅是近20年來的第五個十號風球,也引發了公眾對於韋帕是否會如2018年的「山竹」般,對香港造成嚴重破壞的擔憂。究竟韋帕的威力如何?它與山竹相比,又有哪些異同?面對強風,市民又該如何應對?

十號風球下的香港:風雨交加的挑戰

十號風球代表香港平均風速達到每小時118公里或以上,意味著極具破壞性的風力。從新聞報導中可以看到,韋帕吹襲期間,香港多區出現塌樹、海水倒灌等情況。大澳更出現海水被強風捲上半空的奇景,可見風力之強勁。杏花邨海傍也掀起巨浪,可見韋帕帶來的風雨影響不容小覷。

然而,儘管韋帕帶來強風暴雨,但從現有的資訊來看,其破壞程度似乎不及當年的山竹。山竹襲港期間,大量樹木倒塌、建築物受損,交通癱瘓,對香港造成了廣泛而嚴重的影響。

韋帕 vs 山竹:同級風球,不同影響?

韋帕與山竹同為十號風球,但實際影響卻有所差異。這可能與以下幾個因素有關:

  • 路徑與距離:根據天文台的資料,韋帕在香港天文台以南約50公里掠過。雖然接近,但相較於一些直接吹襲香港的颱風,距離稍遠可能減輕了直接衝擊。
  • 風力結構:每個颱風的風力結構都不同。山竹以其廣闊的風圈和強勁的陣風而聞名,而韋帕的風力結構可能相對集中,因此造成的破壞程度可能有所不同。
  • 防禦準備:經歷過山竹的教訓後,香港市民和政府在防災意識和準備工作上都有所提升。例如,加固建築物、清理樹木等措施,都可能減少了韋帕造成的損害。

大廈會再被感到搖動?高樓風險與防禦

十號風球下,高樓大廈往往會出現搖晃的情況,這也是許多市民擔憂的問題。強風對高樓的影響主要來自於風壓。風壓越大,建築物受到的力量就越大,搖晃的幅度也會增加。

要減輕高樓在颱風下的搖晃風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 建築設計:在建築設計階段,考慮到香港的颱風頻發特性,可以採用更堅固的結構、更符合空氣動力學的外形等設計,以降低風壓對建築物的影響。
  • 定期檢查與維護:定期檢查建築物的外牆、窗戶等結構,及時修補裂縫或鬆動的部件,可以防止強風對建築物造成進一步的損害。
  • 市民自防:在颱風來臨前,關緊門窗、移走陽台上的物品,可以避免物品被吹落傷人或損壞建築物。

市民如何應對十號風球?安全至上

面對十號風球,市民應以安全為首要考量,謹記以下幾點:

  • 切勿外出:十號風球期間,戶外環境非常危險,應留在室內安全的地方躲避。
  • 遠離門窗:遠離當風的門窗,避免被強風吹破的玻璃碎片所傷。
  • 留意最新消息:密切留意天文台發布的最新天氣消息,以及政府部門的應急指引。
  • 儲備物資:儲備足夠的食物、飲用水、藥品等,以應對停電或交通中斷的情況。
  • 互相幫助:關心身邊的長者、鄰居等,提供必要的幫助。

從韋帕反思:防災意識與準備的重要性

韋帕襲港再次提醒我們,香港地處亞熱帶地區,颱風是不可避免的自然災害。提高防災意識、做好防禦準備,是保護自己和家人的重要措施。除了政府部門的努力外,每一位市民都應積極參與防災工作,共同構建更安全的香港。

風雨過後:重建與反思

颱風過後,往往需要一段時間進行清理和重建工作。除了恢復市容外,更重要的是從颱風中吸取教訓,不斷完善防災減災機制,以應對未來可能發生的更強烈的風暴。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風雨中更加堅強,共同守護我們的家園。

未來展望:更精準的預測與更完善的防禦

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的颱風預測將會更加精準,防災減災技術也將會更加完善。透過加強氣象監測、提升預警能力、優化防災設施等措施,我們可以更好地應對颱風帶來的挑戰,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讓我們攜手努力,為香港的明天築起更堅固的防禦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