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帕襲港風力增強,天文台改發九號烈風信號!

韋帕颱風於2025年7月中旬形成,並迅速增強逼近華南沿岸,對香港構成嚴重威脅。香港天文台於7月20日早上7時20分改發九號烈風或暴風風力增強信號,提醒市民做好防範準備。在全球氣候變遷的背景下,極端天氣事件日益頻繁,韋帕颱風的襲擊無疑是對香港防災應變能力的一次嚴峻考驗。本文將深入探討韋帕颱風的形成與發展、其對香港的影響,以及香港社會所採取的應對措施,旨在全面分析此次熱帶氣旋事件的重要性與應變策略。

韋帕颱風的形成與發展

韋帕颱風的形成,始於2025年7月16日,於菲律賓以東海域由季候風槽逐漸整合組織而成。這種由季風槽演變而來的颱風,通常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因為其發展受到季風環流的影響,路徑和強度變化多端。韋帕形成後,沿著典型的西進路徑移入南海東北部,並迅速增強為強烈熱帶風暴。氣象模式預測,韋帕將在7月20日凌晨增強為颱風級別,最高持續風速可達每小時130公里。截至7月19日晚21時,其中心位於香港東南偏東約370公里處,中心最低海平面氣壓約976百帕斯卡。

此次韋帕的快速增強和西北方向移動,使其成為珠江口一帶及廣東沿岸的重要威脅來源。不僅如此,其外圍雨帶已開始影響珠江口地區,包括香港在內的周邊地區天氣亦開始轉壞。颱風的外圍環流往往帶來不穩定的天氣,使得降雨和陣風的預測更具挑戰性,需要密切監測和及時發布預警。

韋帕對香港的具體影響

隨著颱風吹襲臨近,香港天文台先後發出八號及九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以反映不斷加劇的惡劣天氣狀況。19日凌晨零時20分起,香港已吹起平均每小時63公里以上的東北烈風;至翌日上午7時20分,更改發九號烈風或暴風信號,顯示香港正受到更猛烈的狂風吹襲。

受此影響,全港普遍出現頻密狂雨大驟雨及雷暴現象,加上陣風吹襲,造成交通運輸、戶外活動嚴重受阻。惡劣天氣不僅影響了市民的日常生活,也對香港的經濟活動產生了直接衝擊。此外,由於預計未來24小時間內破壞指數最大值達1.61(雖低於過去23年平均值1.79,但仍屬高危水平),市民須提高警覺,防範可能出現的水浸、倒塌物件等災害情況。

雖然此次韋帕的破壞指數略低於歷史平均,但因其接近珠江口且伴隨頻繁降雨和狂風吹襲,不排除局部地區會有較嚴重災情,如山泥傾瀉、停電等問題。因此,相關部門需加緊巡查和救援準備工作,以保障公共安全。特別是在人口密集的地區,防範措施更顯得尤為重要。

香港社會應對措施與建議

面對即將來臨之九號烈風吹襲,各政府部門已啟動緊急應變機制,包括交通調度優化、公眾安全提示以及醫療急救準備。同時,學校及部分企業亦因應警告信號調整營運安排,以減少人員外出所致潛在危險。此外,多個避難中心已開放供有需要人士使用,提高社區抗災能力。這些措施旨在最大程度地減少颱風對社會的影響,保障市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市民方面則被呼籲密切留意官方發布之最新消息,不要輕視任何一個警告信號。在家中宜固定易被吹落物品,加固窗戶門扇;避免非必要外出,尤其遠離海邊和山坡等高危地段。如遇突發狀況,要保持冷靜並盡快尋求協助或前往安全場所避難。

此外,此次事件也再次提醒公眾關注全球暖化背景下極端天氣事件頻率增加的趨勢,以及城市基礎設施提升的重要性。例如,改善排水系統、防洪設施升級,以及推廣社區防災教育,都能有效減輕類似自然災害造成的人命財產損失。在全球氣候變遷的大背景下,提升城市的防災韌性,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課題。

韋帕颱風的侵襲,再次考驗了香港作為國際大都市面對自然災害的抵禦能力。在科學精確預報的支持下,全城上下積極部署防護措施,有效降低了潛在損失。面對未來更多挑戰性的極端天氣事件,香港需要持續完善相關制度與基建,同步提升公眾意識,才能更好地應對。這不僅是對當前挑戰的回應,更是對未來氣候風險的積極準備。

資料來源:

[1] v4.hkcoc.com

[2] zh.wikipedia.org

[3] news.mingpao.com

[4] www.youtube.com

[5] www.youtube.com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