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應屆生壓力創5年新高:經濟差與出路縮」

DSE壓力鍋:香港教育體系的無形枷鎖

香港中學文憑試(DSE)對於學生來說,不僅僅是一場考試,更是一場壓力重重的馬拉松。每年DSE放榜前後,關於考生壓力的討論總是甚囂塵上。究竟DSE給學生帶來了怎樣的壓力?這些壓力又源於何處?本文將深入剖析DSE對香港學生的影響,並探討相關的社會現象。

壓力山大:DSE考生的身心煎熬

多項調查數據顯示,DSE考生普遍承受巨大的壓力。2025年的調查更指出,應屆DSE考生的平均壓力評分高達6.90分,更有超過兩成的考生感到「極大壓力」。這些壓力不僅體現在精神層面,更直接影響考生的身心健康。超過八成的考生在備試期間感到身心疲累,學習動力消減,難以集中精神,甚至容易情緒波動。睡眠不足、時間管理不善等問題也十分普遍。這種高壓狀態,無疑對考生的身心造成了極大的負擔。

香港青年協會的調查也顯示,應屆考生放榜壓力達到7至10分的高水平比例,創下2020年以來的新高。這反映出考生在面對升學抉擇時,承受著前所未有的焦慮與不安。

競爭白熱化:僧多粥少的升學困境

DSE壓力的重要來源之一,是激烈的升學競爭。儘管香港的專上課程學額看似充足,但要進入八大院校仍然競爭激烈。數據顯示,每年都有大量考生的成績達到升讀大學的門檻,但由於學額有限,許多學生無法如願進入心儀的大學或科系。

以2025年為例,最佳五科獲得18分或以上的考生人數超過了八大聯招學額的數量。這意味著,即使考生成績優異,也未必能夠順利進入大學。這種僧多粥少的局面,加劇了考生的焦慮感,也讓DSE的競爭更加白熱化。

社會期望與經濟壓力:雙重夾擊下的喘息空間

除了升學壓力,社會期望和經濟壓力也是DSE考生壓力的重要來源。在香港社會,學歷往往與未來的職業發展和社會地位掛鉤。許多家長對子女抱有很高的期望,希望他們能夠考入名校,找到一份高薪厚職。這種期望,無形中轉化為考生的壓力。

此外,香港的經濟環境近年來面臨挑戰,許多家庭都承受著巨大的經濟壓力。對於一些考生來說,DSE不僅關係到個人的前途,更關係到整個家庭的希望。他們希望通過DSE改變自己的命運,擺脫貧困的困境。這種經濟壓力,也讓他們在備試過程中更加焦慮不安。

選科意向:心理學的崛起與傳統學科的沒落

DSE不僅影響考生的壓力水平,也影響他們的選科意向。近年來,心理學成為越來越多考生的首選學科。這或許與社會對心理健康的重視程度提高有關,也反映了考生們對自我探索和了解他人心理的需求。

另一方面,一些傳統學科,如英文/英國文學,則再次成為最不受歡迎的科目。這可能與這些學科的就業前景相對較差有關,也反映了考生們在選科時更加注重實際考量。

出路多元化:再「歸海」與內地升學的新選擇

面對DSE的壓力,以及香港本地升學的激烈競爭,越來越多的學生開始尋找其他的出路。其中,「海歸」人員再「歸海」的現象,以及赴內地升學,都成為了新的選擇。

一些在海外留學的畢業生,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工作後,選擇回到海外發展。這可能與他們在海外的工作環境和生活方式有關,也反映了他們對個人發展和生活品質的追求。

此外,赴內地升學也成為越來越多香港學生的選擇。通過DSE成績,香港學生可以免試入讀內地多所高校。這為他們提供了更多的升學機會,也讓他們有機會體驗不同的文化和教育體系。

青協的角色:升學輔導與心理支援

面對DSE給考生帶來的巨大壓力,香港青年協會(青協)等機構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青協通過舉辦升學講座、提供心理輔導等方式,幫助考生應對壓力,規劃未來。

在DSE放榜前後,青協更會加強升學輔導服務,為考生提供及時的支援。他們通過熱線諮詢、網上輔導等方式,解答考生的疑問,幫助他們做出明智的升學選擇。

擺脫DSE的枷鎖:教育體系的改革與社會觀念的轉變

DSE作為香港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對考生的影響是多方面的。要真正減輕考生的壓力,除了提供心理支援和升學輔導外,更需要從教育體系的改革和社會觀念的轉變入手。

教育體系應該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多元能力,而不是過分強調學術成績。社會也應該改變對學歷的過度迷信,更加尊重不同職業和不同類型的人才。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擺脫DSE的枷鎖,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發展道路。

結語:DSE的未來與香港教育的期許

DSE是香港學生必須面對的一道關卡,它既是挑戰,也是機遇。面對DSE的壓力,考生們需要學會調整心態,積極應對。同時,社會也應該關注考生的需求,提供更多的支援和幫助。

DSE的未來,與香港教育的發展息息相關。我們期待,通過教育體系的改革和社會觀念的轉變,DSE能夠成為學生發展的助力,而不是阻力。我們希望,香港的教育能夠培養出更多具有創造力、批判性思維和社會責任感的優秀人才,為香港的未來發展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