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排隊黨」亂象:從運輸署MMA到月入九萬的隱形產業
近日,香港運輸署牌照事務處外爆發「排隊黨」肢體衝突事件,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影片中,一群人為了爭奪排隊優先位置大打出手,場面混亂不堪,令人咋舌。事件不僅凸顯了「排隊黨」問題的嚴重性,更揭示了其背後隱藏的龐大利益鏈。究竟「排隊黨」是如何運作的?他們又為何如此猖獗?
「排隊黨」的生存之道:壟斷資源,坐地起價
所謂「排隊黨」,指的是一些以替人排隊為業的人。在香港,由於政府部門、熱門餐廳、演唱會門票等資源有限,許多市民為了節省時間或確保獲得服務,會選擇聘請「排隊黨」代勞。
運輸署牌照事務處便是「排隊黨」的活躍地之一。由於辦理駕駛執照、車輛牌照等事務需要長時間排隊,不少市民不願耗費時間,便會向「排隊黨」求助。據報導,「排隊黨」會提前數小時甚至數天到場排隊,壟斷優先位置,然後以高價出售排隊名額。
有傳媒曾直擊「排隊黨」運作,發現他們會向每位顧客收取數百至數千港元的費用,代為排隊取籌,申領駕照。更有甚者,會以「一條龍」服務,包辦填表、影印等手續,務求讓顧客輕鬆辦妥事務。
利益驅動:月入九萬的誘惑
「排隊黨」之所以如此猖獗,背後的原因不外乎是巨大利益的驅動。據估計,一名資深的「排隊黨」成員,若每天成功接數單生意,每月收入可達數萬甚至十萬港元。
這種「無本生利」的生意,吸引了不少人加入「排隊黨」行列。他們往往以團體形式運作,分工明確,有人負責排隊,有人負責招攬顧客,有人負責處理文書工作。
「排隊黨」的存在,不僅擾亂了公共秩序,更剝奪了其他市民公平享用公共資源的機會。許多市民反映,即使一大早到運輸署排隊,也往往無法取得籌號,只能眼睜睜看著「排隊黨」將籌號高價轉售。
運輸署的回應:亡羊補牢,為時未晚?
面對「排隊黨」亂象,香港運輸署並非毫無作為。近年來,運輸署推出了一系列措施,試圖打擊「排隊黨」,例如:
- 派發即日籌: 運輸署於四個牌照事務處派發即日籌,限制每人只能領取一張籌號,試圖遏制「排隊黨」囤積籌號。
- 實名制登記: 運輸署要求辦理駕駛執照、車輛牌照等事務必須實名登記,以防止「排隊黨」冒名頂替。
- 加強巡查: 運輸署加派人手在牌照事務處巡查,打擊「排隊黨」活動。
然而,這些措施的效果似乎並不明顯。「排隊黨」依然活躍,甚至出現了肢體衝突事件。這顯示,運輸署的措施仍有不足之處,未能徹底解決問題。
如何根治「排隊黨」?多管齊下,標本兼治
要根治「排隊黨」亂象,需要多管齊下,標本兼治。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解決方案:
- 增加服務供應: 運輸署應增加辦理駕駛執照、車輛牌照等事務的服務供應,例如延長辦公時間、增加櫃檯數量、推廣網上辦理等,以減少市民排隊的需求。
- 優化籌號派發機制: 運輸署應優化籌號派發機制,例如採用電腦隨機抽籤、網上預約等方式,以確保公平公正。
- 加強執法力度: 警方應加強執法力度,嚴厲打擊「排隊黨」活動,對違法者處以重罰。
- 提高市民意識: 政府應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市民對「排隊黨」危害的認識,鼓勵市民舉報違法行為。
- 推動數碼化轉型: 加速政府服務的數碼化轉型,讓市民可以通過網上平台辦理更多事務,減少對實體服務的需求。
結語:重建公共秩序,還市民公平
「排隊黨」亂象不僅影響了市民的生活,更損害了香港的國際形象。要重建公共秩序,還市民公平,需要政府、市民共同努力。
政府應正視問題,採取果斷措施,打擊「排隊黨」活動,優化公共服務,確保資源公平分配。市民應提高意識,拒絕聘請「排隊黨」,共同維護社會秩序。
只有這樣,才能徹底根治「排隊黨」亂象,讓香港重回公平、有序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