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局入市!港元觸及弱方保證,逾200億港元買盤護盤

香港金融管理局(下稱金管局)於2025年6月25日宣布,港元兌美元匯率觸及聯繫匯率制度中的「弱方兌換保證」水平7.85,遂在紐約交易時段入市干預,買入94.2億港元以穩定匯率。這是自2023年以來首次因應港元走弱而承接賣盤,以維護聯繫匯率的穩定性。本文將從背景、干預機制及其市場影響三方面深入探討此次事件的重要意義與後續展望。

香港採用聯繫匯率制度已逾四十年,自1983年起將港元與美元掛鉤,並於2005年設立7.75至7.85的浮動區間作為強弱方兌換保證界限。當港元升值至7.75,即強方兌換保證被觸發時,金管局會出售港元、買入美元;反之若貶值至7.85,即觸發弱方兌換保證時,則買入港元、沽出美元,以維持區間內波動[1][3]。此機制旨在防止過度波動對經濟造成衝擊,是香港金融穩定的重要支柱。

此次金管局買入逾94億港元的行動,是基於多重因素綜合作用所致。一方面,今年5月初曾多次觸發強方兌換保證,共注資約1290億港元,使市場流動性充裕並推低利息差,引發套息交易導致資金流出和港幣走軟;另一方面,本地上市公司派息高峰期接近尾聲,加上非本地企業將招股或發債所得資金回籠,以及半年結相關資金需求完成,使得市場對港幣需求減少[3]。這些因素疊加引致了本次弱方兌換保證被啟動。

從宏觀層面看,此舉反映了聯繫匯率制度在面對外部壓力和內部資金供求變化時的彈性運作能力。隨著銀行體系總結餘由此前水準下降至約1641億港元,短期內可能推升拆息水平,但這正是該機制設計的一部分,有助調節市場供需平衡[1][3]。此外,此次干預也提醒投資者須謹慎管理利率風險與市場波動風險,以免因套息交易等行為加劇不穩定因素。

未來展望方面,由於全球經濟環境仍存在不確定性,加上本地財政政策節奏加快及國際金融形勢變化,都可能使得類似情況再次出現。因此,金管局表示會密切監察市場及外圍環境變化,全力確保香港貨幣體系有序運作[3]。同時,此事件亦凸顯了保持貨幣政策靈活性的必要,以及完善風險管理框架的重要性。

總括而言,本次因應「弱方兌換保證」而進行的大規模買盤操作,不僅彰顯了香港聯繫匯率制度的有效執行,也反映出當前複雜多變的國際金融環境下,本地貨幣政策調控面臨的新挑戰與新考驗。在全球經濟持續波動的大背景下,如何平衡貨幣穩定與經濟增長,是未來政策制定者必須關注的重要課題,而此次事件提供了一個寶貴的實踐案例和警示信號,有助促進更全面、更審慎的金融治理策略形成。

資料來源:

[1] finance.caixin.com

[2] www.ndptzx.com

[3] www.hkma.gov.hk

[4] www.yinsfinance.com

[5] www.hkma.gov.hk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