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經過:交流團深圳酒店遭醉漢騷擾
張沛松紀念中學兩名中五女學生於2025年6月26日隨校內地交流團抵達深圳期間,於酒店走廊遭四名疑似醉酒男子圍堵騷擾。事件持續約15分鐘,女學生曾多次致電帶隊教師求助,但一度未獲回應,直到鄰校一名教師介入後,醉漢才被制止,並要求刪除偷拍短片。校方及教育局對此事件高度關注,已要求學校提交詳細報告。
校方反應與學生不滿
事件曝光後,涉事校方回應指出女學生與醉漢並無身體接觸,教師亦無擅離職守。然而,多名學生及其朋友反映,涉事教師在事件後不但沒有妥善處理,反而質疑女學生「為何會和醉酒男子講話」,此舉令學生深感不滿及憤怒。部分學生認為校方將責任推卸給被保護的對象,忽視了提供安全保障的義務,未有盡力守護學生安全。
此外,有學生批評校方未能落實承諾,未在每層樓駐守教師巡邏,質疑教師執行交流團的安全措施不到位,導致事件發生後處理不當。部分聲音呼籲校方作出解釋並針對事件制定具體改善方案,以防類似情況再度發生。
教育局介入與安全管理檢討
教育局得知事件後表示高度重視,強調校方必須提交包括事發經過、應變措施及改進計劃的詳細報告。教育局並提醒各學校在組織跨境交流活動時,須加強檢視安全守護機制,確保帶隊教師能及時應變,保障學生人身安全。
有議員建議教育局彙整交流團中發生的安全事故案例,供各校參考,提升教師突發事件的應變能力及危機管理水平。同時,交流活動的主辦方被要求提供更為嚴謹的指引及培訓,特別著重於面對外部滋擾或者犯罪的預防和處理。
交流團安全風險的反思
內地交流團長期被視為增進學生視野與文化體驗的重要平台,但同時跨境活動的安全風險不容忽視。此次事件凸顯了校方和帶隊教師在安全監管上的漏洞,包括巡邏不足、求助機制不健全及危機應對遲緩。學生在異地遇險無法即時獲救,是一個令人警醒的警訊。
另外,後續校方對學生的態度也揭示了部分教育管理層缺乏同理心的問題。學生在受騷擾後本應得到最大支持與理解,反而遭到責備和質疑,容易令受害者產生心理創傷及安全感喪失。如何平衡學生安全與尊嚴,真正做到守護學生權益,也是整個教育體系需要深刻反思的重點。
改善建議與未來方向
交流團帶隊教師應接受針對突發狀況的專業培訓,提升危機處理效率。學校應明文訂立巡邏規定,在住宿樓層配置足夠的教師值守,確保學生遇異常情況時能第一時間得到協助。
學生遇危險時,應有便捷且可靠的求助管道。可考慮設立交流團專用緊急聯絡平台,保障電話未接或其他通訊障礙時仍能迅速回應。
學校應建立完善的心理支援系統,讓遭遇不適事件的學生能得到心理輔導及情緒支持。同時強調尊重和理解,杜絕將責任歸咎受害者的做法。
事件發生後須展開透明調查,公開報告內容包括事件過程、涉及教師與校方的具體作為,讓社會監督並促使學校改進。
教育局可制定跨境交流安全指引,要求學校進行風險評估,並對交流路線、住宿環境、飲酒控制等方面加強把關,降低事件發生概率。
回顧與啟示
這宗深圳交流團的騷擾事件不僅暴露了校方在學生安全保障上的不足,亦凸顯了教育機構面對學生危機時應有的態度缺陷。教育不只是知識傳授的過程,更是守護學生成長、培育人文關懷的使命。唯有從制度、思想和操作三方面全面提升,方能真正讓校園及其延伸的交流活動安全可靠,讓學生安心探索世界、成長蛻變。
這次事件成為教育界警鐘,促使社會重新審視跨境學生活動中的人身安全問題,喚起師生及家長對安全管理的重視。唯有學校真正站在學生立場,積極防範及用心照顧,才能肩負起教育賦予的初心與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