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自回歸以來,科技創新逐漸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隨著國家對「一國兩制」方針的堅定支持,以及香港特區政府積極推動創科產業,本地青年科學家與科技工作者肩負起以科技賦能「一國兩制」、以創新護航安全發展的使命。這一主題不僅關乎香港未來的競爭力,更與國家安全、社會穩定息息相關。本文將圍繞香港青年科學家協會的聲明與實踐,探討科技如何助力「一國兩制」行穩致遠、創新如何為安全發展保駕護航。
維護國家安全是科技工作者的神聖職責
根據香港青年科學家協會的最新聲明,「維護國家安全是科技工作者的神聖職責」,必須始終堅持愛國者治港原則[1]。這意味著在科研領域中,除了追求技術突破和產業升級外,還需時刻警惕並防範潛在的安全風險。例如,網絡安全和數據保護已成為全球關注焦點;在香港這樣高度國際化的城市中,確保關鍵基礎設施和敏感信息不被外部勢力利用或破壞尤為重要。
近年來,《香港國安法》的實施進一步強化了本地法治環境和安全屏障[2]。這不僅為各行各業提供了穩定的營商環境,也讓青年科學家和初創企業能夠安心投入研發與創新活動。協會強調要以科技實力築牢國家安全的底線——無論是在人工智能、芯片設計還是智能裝備等領域,「愛國者治港」的原則都應貫穿於科研決策和成果應用之中。
以創新驅動經濟轉型 提升國際競爭力
站在「一國兩制」實踐新階段的歷史起點上[1],香港正積極探索創科新坐標。過去28年來,「馬照跑、舞照跳」,但更重要的是金融地產獨大的局面正在改變——北部都會區大比例規劃用地用於創科領域就是明顯例證[3]。特區政府不斷加大對高校成果轉化和初創企業的支持力度:從早期象徵性資助到如今過億港元投入;從資本短視到如今重視長遠價值創造。
這些政策轉變帶來了顯著成效:數碼競爭力排名全球第七、「科技」數碼競爭力排名全球第三;在新興初創生態系統建設方面排名亞洲第一、全球第三;初創企業和僱用人數同創新高;研發開支佔GDP比重亦達歷史新高[4]。這些數據充分說明瞭以創新驅動經濟轉型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此外,「超級聯繫人」的角色讓香港能夠將內地研發生產的智能裝備通過符合歐美市場標準後推向全球客戶[3],實現中國新質生產力的國際化輸出。「我們相當於行走的『轉換插頭』。」這種模式既提升了本地產業鏈價值鏈水平又增強了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
發揮自身優勢 融入大灣區協同發展
中央政府高度重視並明確支持將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成世界級城市群及全球科創中心之一[5]。作為其中重要節點城市之一, 香江擁有五所躋身世界百強大學, 具備雄厚人才儲備; 同時憑藉自由開放市場體系, 吸引大量海外高端人才回流或落戶.
劉光源副主任指出: 「習近平主席高度重視香江之創新技術進步,鼓勵其發揮自身優勢吸引更多資源參與合作. 」 [5] 這種政策導向促使特區政府推出系列促進措施:包括設立專項基金扶持科研成果落地;加強跨境知識產權保護;優化稅收優惠等. 這些舉措有效激發了民間活力並加速產學研深度融合.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海晉會等團體紛紛表態堅定不移支持《香江国安法》,認為其為青年人創造更穩定廣闊舞台.[2] 這意味著無論是本土還是外來投資者都能夠放心佈局長期項目而不必擔心政治風險干擾.
—
總結而言,“以技術賦能‘一国两制’”,既是時代賦予香江青年的責任也是機遇所在. 通過堅持愛国者治港原則及強化法治保障 ,可以確保社會穩定有序 ;而持續推進创新驱动转型則有助提升整體竞争力 .未來 ,隨着粵港澳大湾区協同效應逐步釋放 ,相信會有更多優秀科技成果湧現並服務全世界 .
展望未來 ,希望各界繼續攜手努力 ,共同書寫屬於這個時代的新篇章 。只有當每個人都意識到自己肩負着守護国家安全 、推動社会進步的神圣使命時 ,才能真正實現“一国两制”下繁荣稳定与创新发展并行的美好愿景 .
資料來源:
[1] www.wenweipo.com
[2] www.wenweipo.com
[3] www.tkww.hk
[4] www.info.gov.hk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