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禾戲院全線結業 週六畫下句點」

嘉禾院線多間戲院結業浪潮的背後深度分析

戲院經營環境的劇烈變化

近年香港戲院業面臨前所未有的經營挑戰,嘉禾院線旗下多間戲院陸續宣布結業或疑似停業,令人震驚。根據官方售票系統顯示,奧海城The Sky、九龍灣MegaBox、屯門StageE及筲箕灣銀河廣場四間戲院截至2025年1月10日只能購買當日門票,未來日期的戲票已不再出售,顯示短期內有停業的趨勢。實際上,去年已有9間戲院結業,2024年度結業數量已達8間,這種劇烈的結業潮標誌著香港戲院市場的深刻洗牌。

數字背後——文化與市場的雙重變遷

過去六年,約有27間戲院結業,當中不乏行業龍頭UA院線全線退出市場,嘉禾院線則在兩年內關閉多達四間戲院,海運戲院亦預定於2025年6月正式關閉。這不僅反映市場競爭激烈,也說明觀眾的觀影習慣已經大幅轉變。隨着串流平台崛起,居家觀影成為主流選擇,多數消費者減少了親身前往戲院的頻率。此外,疫情加速了整體市場的萎縮,加重了戲院的經營壓力。

經營壓力與租約終止困境

多數戲院結業的具體原因與商場租約到期和經營成本高企息息相關。以嘉禾九龍灣MegaBox為例,其租約期滿後宣布於2025年6月8日結束營業,成為半年內行業內第三個宣布結業的戲院。租金壓力加上觀眾流失,使得維持營運愈加困難。部分戲院嘗試調整放映場次,如海運戲院每日僅放映一場,但銷量及回報依然無法覆蓋成本。

市場回暖的遙遠前景與業界應對策略

面對困境,部分戲院試圖引入新策略吸引觀眾回流,例如海運戲院將舉辦重映經典電影《金枝玉葉》的告別夜,吸引舊有觀眾。然而,整體市場仍處於寒冬,短時間內戲院數量和觀眾流量或難見明顯回升。業界亦希望放寬相關限制,如直播球賽入場播映,嘗試多元收入,但疫情後的現實及消費習慣變化已成不可逆。

結語:影院業的未來與城市文化的重塑

嘉禾院線多間戲院陸續閉館,不只是商業行為的結束,更象徵著香港城市文化景觀的轉變。戲院曾是社交娛樂與文化消費的重要場所,其衰退提示我們文化經濟形態的深刻變革。未來,如何在新媒體環境下重新塑造觀影體驗、創造差異化價值,是業界亟需探討的課題。嘉禾戲院的結業潮,既是時代的印記,也是一段文化記憶的告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