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淑佩談港產熊貓「加加」「得得」背後祝福

美好祝願,寄託於「加加」「得得」

大熊貓,這個憨厚可愛的國寶,總是牽動著大家的心弦。牠們的一舉一動都能引發關注,而牠們的名字,更是承載著人們的情感與期盼。近日,香港出生的龍鳳胎大熊貓寶寶,終於有了正式的名字:「加加」和「得得」。這兩個疊字的名字,聽起來就充滿了童趣與親切感,而香港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女士更指出,這對名字蘊含著許多美好的祝願,絕非隨意而為。

名字的溫度:公眾參與的意義

這次大熊貓龍鳳胎的命名過程,可謂是廣大市民共同參與的一場盛事。香港文化體育及旅遊局與海洋公園攜手舉辦了命名比賽,收集到了超過35,700份建議。羅淑佩局長提到,在翻閱這些名字時,深深感受到了市民對這對龍鳳胎寶寶「寵愛有加」。這些建議名字,有些寓意深遠,有些則童趣盎然,但無一例外都飽含著對熊貓寶寶的美好祝福。這場命名比賽,不僅僅是為熊貓寶寶挑選名字,更是一次凝聚人心的過程,讓市民有機會以自己的方式,表達對這些小生命的關愛,以及對香港未來的期許。

「加加」的深層意涵:家國情懷與打氣力量

龍鳳胎中的姊姊被命名為「加加」。這個名字看似簡單,卻蘊含著豐富的意涵。「加」字,首先有「打氣」的意思,就像我們常說的「香港加油」一樣,充滿了積極向上的力量。羅淑佩局長提到,揀選名字時很看重寓意,「加加」這個名字便帶有加油打氣的含義。更為重要的是,「加」在粵語和普通話中,都與「家」和「嘉」同音。這便為名字增添了家的元素,也包含了美好、嘉許的寓意。評審團認為,「加加」寓意著家國騰飛,人民幸福。這不僅是對熊貓寶寶的祝福,更是將這份祝福延伸到了國家和人民,展現了一種廣闊的胸懷。

「得得」的在地情懷:香港精神的寫照

而龍鳳胎中的弟弟則被命名為「得得」。這個名字同樣充滿了香港的在地特色。海洋公園解釋,「得得」意指香港「事事都得」,這正是香港人靈活應變、勇於面對挑戰的精神寫照。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香港人總是相信「事事都得」,這份樂觀與堅韌是香港這座城市的寶貴財富。「得」字在粵語和普通話中,也與「德」同音,寓意著國寶大熊貓具備中國人崇尚的美德。將這份美德寄託在熊貓寶寶身上,也反映了人們對牠們未來成長的期盼。

名字背後的祝願:健康成長與文化交流

「加加」和「得得」這兩個名字,不僅僅是好聽易記,更重要的是它們所承載的美好祝願。羅淑佩局長指出,這些名字包含了許多美好的祝願,不僅希望熊貓寶寶得意可愛,也希望牠們的誕生能象徵著國家騰飛. 同時,這對龍鳳胎的誕生,本身就是國家與香港在大熊貓保育工作上取得重大成果的體現,也凝聚了海洋公園動物護理團隊的心血.

大熊貓作為國寶,一直是連接中國與世界的友好橋樑。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能夠成功繁育大熊貓龍鳳胎,不僅是對國家保育工作的貢獻,也為香港市民和海外遊客提供了一個近距離了解大熊貓、了解中國文化的機會。這對龍鳳胎自出生以來,就備受關注。牠們從最初掌心大小、粉紅色、脆弱的模樣,以「暴風式」的速度茁壯成長,現在已經變得精靈活潑. 市民們一直以「家姐」和「細佬」親切地稱呼牠們,就像對待自己家中的孩子一樣. 這次正式命名的公布,更是將這份關愛推向了新的高潮。

香港海洋公園主席龐建貽也表示,「加加」和「得得」的命名具有良好寓意,「加」有加油的意思,而「得得」則有「香港人乜都得」的意思,充滿了本土味和熟悉感. 儘管英文名採用普通話拼音「Jia Jia」和「De De」,龐建貽解釋這是沿用過去的做法,例如「安安」、「佳佳」、「可可」等. 這也體現了在文化交流中的一種平衡與融合。

未來展望:大熊貓與香港的故事

「加加」和「得得」的誕生與命名,是香港大熊貓保育歷史上的重要一頁。牠們不僅是海洋公園的明星,更是香港與內地緊密聯繫的象徵。隨著牠們的成長,相信會吸引更多市民和遊客前來探望,進一步推動香港的旅遊業發展。羅淑佩局長也期望市民能持續關注並常來海洋公園探望園內的六隻大熊貓。這對小生命的未來,充滿了無限可能,牠們將在香港這片土地上,繼續書寫屬於牠們的成長故事,也將繼續傳遞著名字中蘊含的那些美好祝願:家國騰飛、人民幸福、香港事事都得。這份祝福,也將伴隨著「加加」和「得得」健康快樂地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