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關於城市脈動的試驗:透視深圳灣與港珠澳大橋口岸的士車隊專屬車位
想像一下,經過一趟跨境旅程,拖著行李步出口岸,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整齊劃一、車身亮麗的的士,正在專屬的停車位等候。這不是遙不可及的未來畫面,而是香港的士車隊試行計畫在深圳灣口岸及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逐步實現的場景。運輸署近日宣布,將在這兩個重要的跨境樞紐開放禁區內的指定停車位置,讓目前正在試運的「樂行」和「星群的士」兩支車隊優先使用,方便接載已預約的乘客。 這個看似微小的安排,實則承載著提升服務品質、重塑行業形象的重大期待。
為何需要專屬車位?跨境口岸的士服務的「痛點」
長期以來,跨境口岸的的士服務一直是公眾關注的焦點。人流密集、乘客需求多樣、車輛周轉率高等特點,使得口岸成為的士營運的「高壓區」。傳統的士在口岸營運模式下,時常面臨排隊混亂、議價亂象、服務參差不齊等問題,這不僅影響了旅客的出行體驗,也損害了香港的士行業的整體聲譽。
引入的士車隊制度,正是政府希望對症下藥的一劑良方。 透過系統化管理、引入科技應用,並設定統一的服務標準,冀望能提升的士服務的可靠性和專業性。而為試運車隊在口岸設立專屬停車位,更是精準地抓住了問題的核心。試想,當乘客預約了車隊的士,抵達口岸後卻找不到車輛停泊的位置,或是需要與其他車輛爭搶上客點,這無疑會削弱預約服務的便利性和吸引力。專屬車位的設置,就像是為這些「特種部隊」開闢了一條綠色通道,確保預約服務的順暢執行,讓乘客能夠享受到「下車即上車」的無縫體驗。
試點先行:兩支車隊的探索之旅
目前獲准在口岸使用專屬車位的,是首批五支獲批的士車隊牌照中的兩支試運車隊:「樂行」和「星群的士」。 據悉,這兩支車隊共有約300輛的士正在進行試行營運。 試運階段的主要目標是收集營運經驗和乘客回饋,以便在今年七月底正式投入服務前進行優化。
「樂行」和「星群的士」作為試點,它們在口岸的營運情況將成為評估專屬車位成效、乃至整個車隊制度在口岸應用的重要參考。這不僅僅是看看車輛能否順利停泊、乘客能否方便上車這麼簡單,更重要的是觀察在實際營運環境下,車隊的預約系統是否穩定、司機對新安排的適應程度、以及乘客對此項服務的接受度和滿意度。這些寶貴的數據和回饋,將為未來擴大專屬車位應用範圍、乃至其他口岸的類似安排提供決策依據。
超越停車位:車隊制度的深層意義
的士車隊制度的意義遠不止於口岸的專屬停車位。它是香港政府為提升的士服務質素而進行的一項全面改革。除了引入系統化管理和科技應用,車隊營辦商還被要求提供多元化的服務,例如輪椅的士和豪華的士,以滿足不同乘客的需求。 同時,車隊的士也被要求安裝攝錄系統、行車記錄儀和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並提供至少兩種電子支付方式,以提高服務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專屬車位就像是一個信號,宣示著車隊的士在提升服務品質方面的決心和政府支持的力度。它讓乘客更容易識別和使用車隊服務,從而鼓勵更多人嘗試這種新型的的士體驗。長遠來看,如果試運成功並逐步推廣,口岸的士服務有望迎來質的飛躍,告別過去的種種亂象,以更專業、更可靠的面貌服務往來香港與內地的旅客。
挑戰與展望:前行的動力與阻力
當然,任何改革都不可能一帆風順。儘管政府為車隊提供了便利措施,例如批量式申請和驗車簡化程序,但車隊營辦商在籌備過程中仍然面臨不少挑戰。招聘司機就是其中一個主要難題。 部分司機可能不習慣車隊要求的「返工式」管理模式,或是認為薪酬吸引力不足,導致車隊難以迅速擴充司機隊伍。 此外,收購足夠的的士數量以達到牌照要求的最低規模,也需要時間和努力。
儘管存在挑戰,但引入的士車隊制度和在口岸設置專屬車位的方向是積極的。這項措施不僅有助於提升口岸的士服務的效率和形象,更能為整個的士行業樹立新的標竿。透過競爭和示範效應,有望激勵更多的士從業員提升服務意識和品質。
結語:一小步,大變革?
深圳灣和港珠澳大橋口岸的士車隊專屬車位,是香港的士服務改革進程中的一個具體體現。它不僅為試運車隊提供了便利,更是政府推動的士行業現代化、提升服務品質的縮影。這一小步,能否引發整個行業的大變革,最終為市民和旅客帶來更優質、更可靠的出行體驗?答案有待時間揭曉,但至少,我們已經看到了一種積極的嘗試,為更美好的的士服務未來,點亮了一盞希望之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