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流浪尖上的香江風情:深圳文博會裡看見的香港文創力量
當粵港澳大灣區的文化交流日益緊密,一場在深圳舉行的文化盛會,讓北上尋覓文化新意的觀眾們,發現了一個「原來咁有型」的香港。第二十一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簡稱「文博會」),再次成為觀察灣區文化脈動的重要窗口。今年的香港館,以「香港原來咁有型」為主題,聚焦潮流文化,不僅吸引了眾多目光,更在一些北上觀眾心中,點亮了香港文創產業「不是那麼灰」的希望之光。
「型」的魅力:香港館的獨特佈局
走進文博會的粵港澳大灣區文化產業創新展區(13號館),香港館以其獨特的「型格」設計脫穎而出。整個展館分為四個主要展區,涵蓋了香港文創的多元面貌:藝術玩具、電影和漫畫、時尚服飾,以及香港品牌。這樣的劃分,既展現了香港作為中外文化交匯地的深厚底蘊,也凸顯了其在潮流文化領域的創新與活力。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以藝術玩具為主題打造的「港式茶餐廳」場景。Molly、Labubu、Pucky精靈等當前炙手可熱的香港藝術玩具IP,巧妙地融入茶餐廳的佈景之中,從招牌、牆身到桌椅,都力求還原香港舊式茶餐廳的氛圍,為參觀者帶來沉浸式的體驗。這種將流行文化與本土生活場景結合的創意,拉近了與觀眾的距離,也展現了香港文創貼近生活的特點。策展人之一、泡泡瑪特最暢銷三大潮玩藝術家之一Kenny Wong表示,將潮玩引進茶餐廳場景,是源於他和畢奇的創意,因為香港人幾乎每天都會去茶餐廳,這樣的設計能讓大家覺得很有親切感。
此外,電影和漫畫展區則透過巨型LED幕牆播放著名導演楊凡的經典電影片段,讓觀眾回味不同年代的香港光影故事,感受香港電影昔日的輝煌與獨特美學。 漫畫方面,《老夫子》等經典作品的當代演繹,以及新一代漫畫家的作品,也展現了香港漫畫傳承與創新的並存。 時尚服飾和香港品牌展區則集合了香港本土設計師和老字號,從牛仔丹寧到珠寶飾品,再到駱駝牌暖水壺和紅A塑膠製品,這些品牌不僅是香港製造的代表,更承載著幾代香港人的集體回憶。 紅A第三代傳人兼業務拓展總監梁馨蘭表示,紅A不僅是香港品牌,更一直在香港生產,希望更多人知道香港有自己的品牌,承載著香港家庭幾代人的故事。
北上觀眾的驚喜:文創產業「不是那麼灰」的體悟
在文博會現場,不少來自內地的觀眾對香港館展現出的活力感到驚喜。過去,一些關於香港文創產業的討論中,時常會流露出資源不足、人才流失、產業鏈不完整等擔憂,彷彿籠罩著一層「灰濛濛」的色彩。然而,此次文博會上香港館呈現的多元創意和「型格」魅力,讓這些北上觀眾看到了不一樣的景象。
觀眾們在「港式茶餐廳」場景前排隊打卡,與潮玩公仔合影;駐足觀看楊凡導演的電影片段,感受港片的獨特韻味;仔細欣賞本土設計師的服飾和珠寶,讚嘆其創意與工藝;撫摸著駱駝牌暖水壺和紅A的經典製品,回憶起港式生活的情懷。這些真實而生動的互動,讓他們意識到,香港的文創產業並非如想像中那樣黯淡,而是充滿了生機與潛力。有觀眾表示,看到香港館展現的內容,才發現香港的文創產業「不是那麼灰」,這是一個積極的信號,表明香港的創意力量依然強勁。
「型格」背後的挑戰與願景
儘管此次文博會香港館取得了不俗的口碑,並在北上觀眾心中樹立了更為積極的形象,但香港文創產業的發展依然面臨諸多挑戰。策展人司徒衛鏞坦言,香港的潮流文化雖曾是亞洲指標,現在卻面臨資源不足、產業鏈外移及推廣平台有限等挑戰。 如何讓世界重新看見香港的「型格」,正是此次參展的核心使命。
然而,挑戰之中也蘊藏著機遇。香港作為中西文化交匯的熔爐,擁有獨特的文化底蘊和自由的創作環境,這為文創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沃土。 特區政府近年來也積極推動文創產業發展,將「創意香港」改組為文創產業發展處,以產業導向為原則,加強支援業界,並訂立了《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提出了一系列發展方向和措施,旨在完善文創產業生態圈,提升香港的文化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
文博會這樣的大型交流平台,為香港文創提供了一個展示自身實力的重要舞台,也為香港業界與內地及國際同行交流合作提供了寶貴機會。通過與內地市場的對接,香港的文創產品和服務可以獲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同時也能借鑑內地在文創產業化和市場推廣方面的經驗。
潮流不斷,創意不息
深圳文博會上的香港館,不僅僅是一個展示平台,更是一個關於香港文創產業「型格」與活力的宣言。北上觀眾「不是那麼灰」的評價,是對香港文創力量的肯定,也是對未來發展的期許。
香港的文創產業,猶如維多利亞港的潮水,時有起伏,但其深厚的文化積澱和永不枯竭的創意源泉,將持續推動其向前發展。透過文博會這樣的平台,香港的「型格」得以被更多人看見和認可,也為香港文創產業的未來注入了新的信心和動力。這不僅僅關乎經濟的發展,更關乎香港獨特文化魅力的傳承與發揚。在潮流不斷、創意不息的時代浪潮中,香港文創正努力續寫屬於自己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