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螢光幕前,他們扮演著各種角色,為觀眾帶來歡樂、淚水或啟發。我們看著他們嬉笑怒罵,演繹著劇本裡的悲歡離合,彷彿他們的世界永遠是定格在劇情需要的那一刻。然而,回歸現實,這些演員就如同我們一樣,也需要面對生活中的種種考驗,甚至是突如其來的健康危機。最近,一位在長壽處境劇《愛.回家之開心速遞》中以其獨特「魔音」形象深入民心的演員,經歷了一場險些剝奪光明健康的驚魂記,不僅讓她自己「真心嚇死」,也為所有關心她和自身健康的人們敲響了警鐘。
這位被戲稱擁有「魔音」的演員,正是劇中「熊尚善」的扮演者滕麗名。她在劇中展現的多樣演技深受觀眾喜愛,而偶爾展露的歌喉,因其獨特性而被網民冠以「魔音」的稱號,成為劇集的一個趣味梗。萬萬沒想到,這位在劇裡總是帶著幾分幽默與堅韌的演員,在現實生活中卻與嚴重的眼疾擦身而過。
突如其來的黑暗前兆:左眼血絲與飛蚊閃光
故事的起點,往往在最不經意的時刻。滕麗名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她的親身經歷,她提到自己的左眼突然布滿血絲,並且出現了眼矇和飛蚊突然增加的症狀。飛蚊症是一種眼前出現黑色點狀、線狀或蜘蛛網狀漂浮物的現象,大多數是由於眼球內玻璃體退化液化所致,本身不一定危險。然而,若飛蚊數量突然大量增加,並伴隨閃光感,這就可能是一個危險的信號,預示著視網膜可能出現了裂孔或剝離。 滕麗名正是遇到了這種情況,左眼布滿血絲的景象,加上視野中的異常,讓她感到了不安。
對於習慣了忙碌拍戲生活的演員而言,身體的小狀況有時容易被忽略。但滕麗名憑藉著對自己身體的警覺,或者說是被突如其來的症狀「真心嚇死」,促使她立即尋求專業的醫療協助。這一決定,事後證明是無比關鍵的。
抽絲剝繭:揭開視網膜脫落的真相
經過眼科醫生的詳細檢查,令人心驚的診斷結果出爐:視網膜脫落。這四個字,聽起來或許陌生,但它卻是一種足以導致嚴重視力喪失甚至永久失明的急症。
究竟什麼是視網膜脫落?我們可以將眼睛想像成一部精密的照相機。眼球前方的角膜和晶狀體負責聚焦光線,將影像投射到眼球後壁的一層感光組織上,這層組織就是視網膜。 視網膜就像照相機的底片或感光元件,接收光線信號,並通過視神經傳送給大腦,形成我們看到的影像。
視網膜脫落,簡單來說,就是這層重要的感光組織從其下方的色素上皮層分離開來。 一旦視網膜脫落,它就無法獲得足夠的血液和養分供應,感光細胞會逐漸死亡,導致視力功能受損。 脫落的範圍越大,對視力的影響就越嚴重,如果影響到負責中心視力的黃斑部,更可能導致視力急劇下降或完全失明。
視網膜脫落的原因有多種,其中最常見的是由於視網膜出現裂孔或撕裂。 這些裂孔可能讓眼球內部的玻璃體液化後,液體從裂孔滲入視網膜下方,將視網膜「沖」離原位,就像牆壁上的水泡導致牆紙脫落一樣。 高度近視、眼部外傷、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眼內發炎、甚至家族病史和年齡增長都可能增加視網膜脫落的風險。 滕麗名提及「每個人視網膜都會有啲窿窿」,這句話或許是在描述視網膜可能存在的退化或變薄區域,這些地方更容易形成裂孔。
驚心動魄的治療之路:與失明賽跑
得知診斷結果後,滕麗名坦言「真心嚇死」。 面臨可能失明的威脅,任何人都會感到恐懼。視網膜脫落是一種需要緊急處理的眼科急症,及時診斷和治療至關重要,這能夠大大提高治療成功的機會,並減少永久性視力損失的風險。
針對視網膜脫落的治療通常需要手術。 具體的手術方式取決於脫落的類型、位置和範圍。常見的治療方法包括:
- 雷射光凝固或冷凍治療: 如果視網膜只有裂孔但尚未廣泛脫落,醫生可能會使用雷射或冷凍技術在裂孔周圍產生疤痕,將視網膜「焊接」固定在其下方的組織上,防止液體進入導致脫落。 這種方法通常用於範圍較小的病變,可在門診進行。
- 氣體灌注術 (Pneumatic Retinopexy): 在玻璃體內注入一種特殊的氣體,氣體會產生一個氣泡,壓迫脫落的視網膜使其復位,同時醫生會配合雷射或冷凍治療封閉裂孔。
- 鞏膜扣壓術 (Scleral Buckle): 在眼球外部縫合一塊矽膠或海綿狀的材料,輕微壓迫眼球壁,使得視網膜與下方的色素上皮層重新貼合。
- 玻璃體切除術 (Vitrectomy): 通過小切口進入眼球內部,移除混濁的玻璃體,並修補視網膜裂孔,然後用氣體、矽油或生理鹽水填充玻璃體腔,幫助視網膜復位。
從滕麗名「好彩有驚無險」的描述來看,她應該是及時接受了治療,並且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雖然她沒有詳細描述治療過程,但面對「險失明」的情況,很可能需要進行手術來使視網膜復位。這段經歷對她而言無疑是精神和身體上的巨大考驗,從驚慌失措到接受治療,再到術後的恢復,每一步都需要勇氣和耐心。
浴火重生:劫後餘生的感悟與警示
經歷了這場眼疾風波,滕麗名在社交平台上的分享,除了表達死裡逃生的慶幸,更重要的意義在於以親身經歷警醒大眾。 她強調「突如其來嘅眼矇同埋飛蚊,就要立即檢查眼睛及早治療」,並提醒大家「視網膜脫落真係好大件事」,「可導致失明」。
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血淋淋的事實。許多眼疾,包括視網膜脫落,在早期可能症狀不明顯,或者症狀容易被忽略(例如將突然增加的飛蚊誤以為是眼睛疲勞)。然而,一旦視網膜開始脫落,病情往往會迅速發展,如果不及時干預,錯失了黃金治療期,造成的視力損害可能是不可逆的。
滕麗名的經歷提醒我們,健康的脆弱性是普遍存在的。無論是在螢光幕前光鮮亮麗的演員,還是我們普通人,都可能面臨突發的健康危機。尤其對於長時間用眼、高度近視或有其他風險因素的人群,更應當時刻關注自己的眼睛健康。
守護靈魂之窗:預防與及時求醫
滕麗名的故事是一個重要的提醒:愛護眼睛,從來不是一句空話。雖然視網膜脫落有其高危因素,但我們仍然可以採取措施來降低風險並及早發現問題。
- 定期進行全面的眼睛檢查: 特別是高度近視者(超過600度),建議每年進行一次全面的眼底檢查,包括散瞳檢查,以便醫生能夠清晰地檢查視網膜周邊是否有變薄、裂孔或已經脫落的跡象。
- 留意眼睛發出的警報信號: 突然出現大量飛蚊、閃光感(尤其是在黑暗環境中)、視野出現固定陰影或幕布感、視力突然下降或扭曲,這些都可能是視網膜脫落的先兆。 一旦出現這些症狀,務必立即到眼科求診,而不是拖延或自行判斷。
- 控制好慢性疾病: 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可能影響眼部血管健康,增加視網膜病變和脫落的風險。積極控制好這些疾病對於保護視力至關重要。
- 保護眼睛免受外傷: 在進行高風險活動時,例如體育運動或使用工具,應佩戴適當的護目鏡,避免眼睛受到撞擊。
滕麗名這次的有驚無險,是她對自己身體負責的結果。她及時求醫的行動,為挽救視力爭取了寶貴的時間。
結語:健康無小事,警鐘長鳴
從《愛.回家》裡的「魔音」形象,到現實中與視網膜脫落驚險搏鬥,滕麗名的經歷鮮活地提醒我們:健康,才是人生最重要的財富。一個小小的疏忽,可能帶來無法挽回的損失。
這場突如其來的眼疾,是給所有人的警示:不要忽視身體發出的任何異常信號,尤其是關於視力的變化。眼睛是我們感知世界、與外界連接的窗戶,一旦這扇窗戶出現問題,生活的色彩將會黯淡許多。
讓我們從滕麗名的故事中學習,提高健康意識,定期檢查,並在身體發出警報時,毫不猶豫地尋求專業幫助。願我們都能守護好自己的「靈魂之窗」,繼續看見世界的精彩與美好。這場「魔音」的驚魂記,應當時刻在我們心中敲響健康的警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