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4月米價暴漲98% 全國核心CPI持續44個月攀升

當我們談論經濟數據時,冰冷的數字往往難以觸及人心。然而,當這些數字與我們的日常飲食——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緊密相連時,那種感受就截然不同了。想像一下,過去習慣的米飯價格,在短短一年內幾乎翻了一倍,這對任何一個以米飯為主食的家庭來說,都是一個沉重的負擔。這正是發生在日本的事,今年四月,日本的稻米價格按年暴漲了驚人的98.4%。這個數字不僅刷新了自1971年有可比數據以來的最大漲幅,更是連續第七個月創下歷史新高。

與此同時,日本全國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Core CPI),也就是排除生鮮食品後的物價指數,已經連續44個月呈現同比上升。四月份的核心CPI上升了3.5%,不僅高於三月份的3.2%,更是自2023年1月以來的最高漲幅。這顯示日本的通膨壓力持續存在,並且正在加速升溫。

米價的狂飆與核心CPI的持續上漲,如同兩股強勁的經濟逆流,共同衝擊著日本的民生與經濟決策。這背後究竟隱藏著哪些複雜的原因?又將對日本的未來產生什麼影響?

炊煙下的民生之痛:米價為何暴漲?

稻米,對於日本,不只是一種食物,更是文化、歷史與情感的載體。因此,米價的劇烈波動,迅速成為了日本社會的重大民生議題。根據總務省的數據,截至5月11日當周,日本全國1000家超市的平均5公斤裝稻米價格高達4268日圓,持續刷新歷史新高。

這波「米荒」與價格飆升並非單一因素造成,而是多重原因交織的結果。

首先,極端天氣是首要推手。2023年夏季,日本主要稻米產區遭遇酷暑,高溫導致水稻抽穗期出現問題,形成帶有橫向裂紋的「驚紋粒」以及發白、渾濁的「白粒」,嚴重影響了稻米產量和品質。據報導,2024年收成雖有增加,但與前一年相比增幅有限。

其次,恐慌性購買加劇了供應緊張。去年,「特大地震」的警告引發了部分民眾的恐慌性購買。加上創紀錄的遊客人數帶來消費增加,在供應減少的背景下,供需失衡的問題更加突出,進一步推升了價格。

再者,市場的投機行為也被認為是導致價格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有分析指出,儘管去年稻米產量較前一年有所增加,但分銷商獲得的稻米數量卻下降了,這可能與投機性買家囤積糧食、試圖哄抬價格有關。

此外,日本長期以來的「減反政策」,也就是政府透過補貼鼓勵農民減少稻米種植面積,以控制產量、維持米價,也被一些專家認為是導致供應彈性不足的結構性因素。儘管「減反政策」已經廢除,但其影響猶存。

面對持續上漲的米價,日本政府已經開始採取行動。新上任的農林水產大臣小泉進次郎表示,政府將從國家儲備米中投放,目標是將5公斤裝稻米價格降至2000多日圓區間。政府計劃改變以往透過競標投放儲備米的方式,改為與超市等零售商議價契約,以更低價格和更簡單的手續進行投放,預計最快六月初上市。日本首相石破茂也承諾,要將5公斤大米價格降至4000日圓以下。然而,政府的介入能否有效平抑米價,仍有待觀察。

通膨壓力下的經濟脈動:核心CPI連續上升的解析

米價的飆升是推動日本整體物價上漲的一個縮影。日本全國核心CPI已經連續44個月同比上升,這代表通膨已經持續了超過三年半。四月份核心CPI的3.5%漲幅,顯示通膨壓力仍在擴大。

除了食品價格,能源價格也是推升CPI的重要因素。四月份能源價格同比上漲9.3%,其中電費飆漲13.5%,汽油價格上漲6.6%。這部分受到政府能源補貼逐步取消的影響。為了緩解能源價格壓力,政府正在考慮最早於六月重啟補貼。

日圓貶值也是導致進口商品價格上漲、進而推升整體物價的重要原因。日圓兌美元匯率持續走弱,使得以美元計價的進口原材料和商品變得更加昂貴.這對於高度依賴進口的日本來說,無疑增加了通膨壓力.

核心CPI的持續上升,尤其是撇除生鮮食品和能源後的「核心核心CPI」也達到3.0%,顯示物價上漲已經不再僅限於波動較大的品類,而是更廣泛地滲透到經濟體系中。

通膨持續存在,對日本央行的貨幣政策帶來了考驗。雖然央行在三月份結束了長達八年的負利率政策,邁出了貨幣政策正常化的第一步,但持續走強的通膨數據可能會促使日本央行考慮進一步升息。然而,日本央行行長植田和男表示,在考慮進一步行動時,需要密切關注日圓貶值對經濟和物價的影響。

面對物價上漲,日本民眾的實際工資卻在下降,消費者的節省支出意識增強。這對依賴個人消費的日本經濟復甦構成了挑戰。一些企業雖然面臨成本上升,但為了留住顧客,難以將所有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經濟航向何方:挑戰與展望

日本面臨的物價上漲,尤其是米價的劇烈波動,不僅是經濟問題,也迅速演變成一個政治問題。農林水產大臣因失言被迫辭職,首相內閣的支持率也受到影響。這凸顯了穩定物價,特別是主食價格,對於政府施政的重要性。

政府緊急投放儲備米的措施,顯示了穩定米價的決心,但也反映出當前供應狀況的嚴峻。同時,持續的通膨和日圓貶值,使得日本央行面臨兩難。過早或過度升息可能抑制經濟復甦,而按兵不動則可能導致通膨失控。

從長遠來看,解決日本稻米價格問題,除了應對短期供應衝擊和市場投機,可能還需要重新審視農業政策,提高生產效率和供應彈性。同時,控制通膨需要更全面的經濟策略,包括穩定匯率、管理能源價格波動,以及提振實際工資,增強消費者信心.

日本的經濟正處於一個關鍵時刻,物價上漲,特別是像稻米這樣基本民生商品價格的劇烈波動,直接觸及了民眾的生活底線。如何在這波通膨浪潮中找到平衡,既能控制物價,又能促進經濟的可持續增長,將是日本政府和央行接下來必須謹慎應對的重大挑戰。這不僅關乎冰冷的經濟數據,更關乎每一個日本家庭餐桌上的溫飽與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