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亮前的黑暗:華貴邨華愛樓的電力困境
一場突如其來的火警,讓寧靜的華貴邨華愛樓陷入了反覆停電的困境。從年初電錶房的無情大火至今,居民們的生活飽受影響,電力供應的不穩定性,猶如懸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隨時可能斬斷日常的便利與安心。這不僅僅是冰冷的電力數據,更是牽動著數百戶家庭悲喜的民生大事。區議員的奔走、承辦商的應對、港燈的承諾,交織出一幅在黑暗中尋找光明的現實圖景。
漫漫長夜:始於年初的火光
回溯這場電力風波的起點,是今年1月9日華貴邨華愛樓地下電錶房發生的一場火警。根據報導,火警現場一度傳出爆炸聲,雖然消防人員迅速將火勢撲滅,但這場意外已對大廈的電力系統造成了嚴重損毀。自此之後,華愛樓的電力供應便頻頻出現問題,居民們開始經歷斷電的無奈。
火警發生後的數日,華愛樓的5至20樓部分單位便因「跳掣」而再次停電。儘管當局提供了臨時電力供應,但這顯然未能徹底解決問題。隨後的近五個月裡,停電的戲碼一再上演,特別是近期的連續多晚停電,讓居民們的不滿情緒日益累積。試想在天氣漸熱的時節,冷氣、電扇無法運作,對於長者或需要依靠醫療儀器維生的居民來說,更是額外的煎熬與風險。
無奈的應對:管理處的呼籲與居民的質疑
面對反覆的停電,華愛樓的物業管理公司張貼了通告,呼籲居民「家居電器切勿同時使用」,特別點名了冷氣、乾衣機、熱水爐等高耗電量電器。通告解釋停電原因是「華愛樓電量突然飆升,造成電壓超負荷而跳掣」。
然而,這樣的呼籲在居民聽來卻顯得「無稽」且不負責任。距離年初的火警已近五個月,電力供應卻仍未能恢復正常,居民們質疑為何復修工程進度如此緩慢。在需要依賴電器改善生活品質的當下,要求居民處處限制用電,無疑是加劇了他們的不便與困擾。這種看似「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應對方式,未能觸及問題的核心,也難怪會引發居民的強烈反彈。
區議員的奔走:協調溝通與爭取改善
在居民飽受停電困擾之際,南區區議員張偉楠積極介入,協助居民與相關方面溝通。他向媒體透露,民政署及關愛隊在事後派員協助,他也持續向管理公司及承辦商了解情況。區議員的角色在此刻顯得尤為重要,他們不僅是居民聲音的傳達者,更是協調各方、推動問題解決的橋樑。
根據張偉楠區議員的消息,為了解決目前大廈的供電問題,承辦商將於下周進行「加大電壓」工程。這項措施被視為短期的改善方案,希望能緩解現時因電壓不穩導致的跳掣停電情況。雖然這不是根除問題的辦法,但也顯示相關方面正嘗試採取行動,為居民爭取一時的喘息空間。
漫長的等待:港燈與新供電系統
要徹底解決華愛樓的電力困境,重建一套安全穩定的供電系統是關鍵。張偉楠區議員引述管理公司指,承辦商現正與港燈磋商重設新的供電系統。這項工程預計將在今年8月完成。這意味著,華愛樓的居民至少需要等到8月,才能迎來電力供應的全面穩定。
港燈作為負責電力供應的機構,在這次事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雖然火警發生在客戶的電掣房內,但港燈的電力供應系統與大廈內部線路緊密相連。配合承辦商重建大廈的供電系統,港燈也需要進行相應的工程,確保新的系統能夠順利接入並穩定運行。8月的完成期限,為居民們提供了一個盼望的時間節點,儘管這等待的時間稍嫌漫長。
前路與展望:重拾光明的希望
華貴邨華愛樓的停電事件,折射出老舊樓宇電力設施可能面臨的挑戰。一次電錶房的意外,便可能引發連鎖反應,嚴重影響居民的生活。這也提醒著其他類似樓宇,應加強對電力設施的檢查與維護,防患於未然。
目前,居民們寄希望於承辦商即將進行的「加大電壓」工程,能夠暫時緩解頻繁停電的困擾。而長遠來看,港燈預計於8月完成的新供電系統,才是徹底解決問題的關鍵。從年初的火警到8月的新系統啟用,這段經歷對華愛樓的居民而言無疑是艱難的。但有了區議員的協助、承辦商的努力以及港燈的參與,光明終將穿透黑暗,重新點亮華愛樓居民的家園。這不僅是一個屋邨的電力搶修故事,更是關於韌性、協作與希望的共同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