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外長訪羅馬 展開與美國第五輪核談判

隨著國際目光再次聚焦於中東,伊朗外交部長率領代表團前往羅馬,準備與美國展開備受矚目的第五輪核談判。這不僅是兩國自2018年美國單方面退出《聯合全面行動方案》(JCPOA),即伊朗核協議以來最高層級的接觸,更承載著國際社會對於緩和中東緊張局勢、尋求外交解決途徑的殷切期盼。然而,這條談判之路荊棘密佈,雙方在核心議題上的分歧依然顯著,尤其是伊朗的鈾濃縮活動,成為橫亙在協議達成前的一道巨大鴻溝。

核談判的歷史回顧與第五輪的特殊性

要理解當前的美伊核談判,必須回溯其複雜的歷史脈絡。2015年達成的JCPOA,是伊朗與包括美國在內的P5+1國家(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加上德國)歷經艱難談判達成的成果。該協議旨在限制伊朗的核子計畫,換取國際社會解除對其經濟制裁。然而,2018年時任美國總統川普宣布退出協議,並對伊朗實施「極限施壓」政策,導致協議瀕臨崩潰,伊朗也逐步提升其核子活動水平,包括將鈾濃縮濃度提高至遠超協議上限的水平。

拜登政府上台後,表達了重返JCPOA的意願,但強調需要一個「更強、更長的協議」。伊朗方面則堅持美國必須首先無條件解除所有因退出協議而施加的制裁。在這樣的背景下,美伊雙方自今年4月起展開了一系列間接談判,旨在為恢復履約尋找路徑。 此前的幾輪談判分別在阿曼等地舉行,儘管雙方都曾表示取得了一些進展,但核心分歧依然未能解決。

本次在羅馬舉行的第五輪談判,其特殊性在於它是在前幾輪談判已觸及核心難題、且伊朗與歐洲三強(英、法、德)也舉行了相關會談之後展開的。 這顯示各方仍在積極尋求外交解決方案,儘管難度日益增加。伊朗外長阿拉格奇此行率領了一個由法律、政治、銀行和金融專家組成的高級代表團,顯示伊方對此次談判的重視程度,希望能從多個層面推動問題解決。

核心分歧:鈾濃縮的紅線之爭

美伊核談判的核心分歧,無疑集中在伊朗的鈾濃縮活動上。根據2015年的JCPOA,伊朗被限制將鈾濃縮濃度維持在3.67%以下。 然而,在美國退出協議並恢復制裁後,伊朗逐步突破限制,目前已生產出濃度高達60%的濃縮鈾,雖然仍低於武器級所需的90%,但這一舉動無疑引發了國際社會,特別是以色列和部分西方國家的擔憂。

美國在此輪談判中的立場依然強硬,美中東特使威特科夫等多位美方官員要求伊朗必須停止一切鈾濃縮活動。 然而,伊朗方面堅稱鈾濃縮是其不可剝奪的權利,是「紅線問題」,不容談判。 伊朗外交部長阿拉格奇在前往羅馬前就明確表示,如果美國想要阻止伊朗進行濃縮鈾,那麼雙方將根本無法達成協議。 伊朗原子能組織也指出,伊朗擁有龐大的核子產業員工,鈾濃縮是其民用核能計畫的必要部分。

這種「紅線之爭」使得談判異常艱難。美國方面提出的解決方案,包括可能允許伊朗在國內停止鈾濃縮,但通過一個由地區國家和美國支持的中東聯合體來維持鈾供應,或者將濃縮鈾濃度限制在較低水平,都被伊朗明確拒絕。 伊朗堅持,鈾濃縮必須在該國境內繼續進行。

除了鈾濃縮濃度,伊朗擁有的離心機數量和型號,以及濃縮鈾庫存量也是談判的焦點。伊朗方面此前已表示,其談判中的紅線包括絕不拆除其鈾濃縮離心機,不全面停止濃縮活動,也不會把濃縮鈾的庫存降到2015年協議所規定的水準以下。 這與美國希望透過限制這些方面來確保伊朗核子計畫和平性質的目標存在根本性衝突。

制裁解除與履約恢復的複雜博弈

除了核子議題本身,制裁解除與履約恢復的順序和方式也是談判中的關鍵難點。伊朗要求美國首先無條件解除所有因退出JCPOA而施加的制裁,然後伊朗才會完全恢復履行協議。美國則希望看到伊朗在核子方面的實質性退讓,才考慮逐步解除制裁。

這場博弈異常複雜,牽涉到多方面的利益和信任問題。伊朗經濟因長期制裁而遭受重創,急需制裁的解除來重振經濟。 美國則擔心過早解除制裁會讓伊朗獲得資金用於其地區活動,或者進一步推進其核子計畫。雙方都希望在談判中爭取到對自己最有利的條件。

此前有報導稱,美國已向伊朗提交了一份新協議的提案,而伊朗正在審查該提議。 這顯示雙方仍在努力尋找可能的妥協點,但具體內容和分歧所在外界仍難以完全知曉。值得注意的是,阿曼作為調解人在談判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美伊雙方提供了間接溝通的平台。

外部因素的影響與地區安全

美伊核談判不僅是兩國之間的雙邊事務,更受到複雜的外部因素影響,特別是地區安全局勢和相關國家的立場。以色列對伊朗的核子計畫抱持高度戒心,並多次威脅可能對伊朗核設施發動單方面攻擊,這為本已脆弱的談判增添了更多不確定性。 以色列反對川普政府退出的2015年協議,並持續表態不容許伊朗擁有核武。 伊朗也警告美國,如果以色列持續威脅伊朗,伊朗將採取「特別措施」保護其核設施,並將美國視為任何以色列攻擊的共犯。

此外,中國和俄羅斯作為JCPOA的簽署國,也在此輪談判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伊朗外長在前往羅馬前曾訪問中國,與中方討論了核談判相關問題,這顯示伊朗正在爭取包括中俄在內的國際支持,以增強其在談判中的籌碼。

第五輪談判的展望與挑戰

當前正在羅馬進行的第五輪核談判,是在複雜背景下展開的關鍵一輪。雙方都需要展現更大的靈活性和政治意願,才有可能打破僵局。伊朗方面需要權衡其在鈾濃縮問題上的堅持與解除制裁對其經濟的益處;美國方面則需要在尋求「更強、更長的協議」與儘快恢復履約以遏制伊朗核子進展之間找到平衡。

談判成功的關鍵在於能否找到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中間地帶」。這可能需要在鈾濃縮的數量、濃度、離心機的類型和數量,以及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的核查機制等方面進行更細緻的談判和妥協。伊朗雖然堅持鈾濃縮的權利,但也曾表示願意限制濃縮速度以協助建立信任。 這或許是一個可以深入探討的方向。

同時,制裁解除的步驟和範圍也需要周詳的規劃。逐步解除部分制裁,或者針對特定領域(如人道主義物資、醫療用品)設立豁免機制,或許能為談判創造更多空間。

然而,時間壓力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2015年核協議將於今年10月到期,如果在此之前未能達成新的協議或恢復履約,協議的未來將更加渺茫。 此外,伊朗國內的政治局勢也可能對談判產生影響。

漫漫長路:核談判的未來走向

伊朗外長率團赴羅馬進行第五輪核談判,是當前美伊關係和伊朗核問題發展中的一個重要節點。它反映了雙方仍在尋求外交解決的可能性,儘管挑戰巨大。這條談判之路注定是漫長且充滿變數的。

未來的談判走向將取決於多個因素:首先,美伊雙方能否在核心分歧,特別是鈾濃縮問題上找到突破口,達成務實的妥協方案;其次,外部因素,尤其是以色列的立場和地區安全局勢的發展,將持續對談判進程產生影響;第三,國際社會能否維持團結,共同推動美伊重返履約,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總而言之,羅馬的談判桌前,擺放著的不僅是伊朗的核子檔案和美國的制裁清單,更是中東地區乃至全球的和平與穩定。希望智慧和理性最終能夠戰勝猜疑和對抗,為解決伊朗核問題開闢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