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偉文警示港匯港息變數多 低息時代難續維持

潮起潮落:解讀港匯港息的變與不變

近期,香港的金融市場可謂波濤起伏,港元匯率和銀行同業拆息(Hibor)的變動牽動著無數投資者的心弦。金管局總裁余偉文先生的最新發言,恰如海上的燈塔,為我們指引方向,提醒著在這看似平靜或波動的海面下,潛藏著複雜的變數,尤其低利率的溫床,未必會持續下去。

資金的潮汐:強方觸發與拆息下行

回顧過去幾個月,港元兌美元匯率經歷了一波顯著的走強,甚至在今年五月初多次觸發了聯繫匯率制度下的「強方兌換保證」水平。這意味著在三個交易日內,金管局四度出手,從市場上買入美元、賣出港元,總金額達1294億港元。這大筆資金的注入,立竿見影地提升了銀行體系內的港元流動性。金管局的數據顯示,銀行體系總結餘從早前的約450億港元,短時間內急增近四倍至約1740億港元。

資金供應的瞬間充裕,直接導致了港元銀行同業拆息的顯著下調。我們看到,一個月拆息從四月份平均的約3.65厘,大幅下降至近期的0.96厘,而隔夜拆息更是從平均約3.41%降至0.03厘。 這種息率的變化,余偉文先生強調,正是聯繫匯率制度下市場機制正常運作的體現。 客觀而言,較低的息率環境,短期內對香港整體經濟環境是有利的。

變數的迷霧:低息環境能否持續?

然而,余偉文先生也同時發出了重要的提醒:未來的港匯和港息走勢,仍然存在較多的變數。他明確指出,目前的低利率環境未必能夠持續。 這句話,為沉浸在短期低息氛圍中的市場參與者敲響了警鐘。

變數何在?主要集中在港元資金的需求方面。儘管目前資金供應充裕,但需求端的變化將是影響未來走勢的關鍵。余偉文先生將變數分為兩類:確定性較高與不確定性較高。

確定性較高的因素,包括可預見的季節性資金需求。例如,新股集資活動會增加市場對港元資金的需求;每年五月至六月是香港上市公司派發股息的高峰期,部分海外或內地公司需要兌換港元以派發股息,這也會推升港元需求;此外,每年中的半年結亦會帶來季節性的資金需求。 這些周期性的需求,雖然規模可能波動,但出現的可能性較高。

更令人關注的是那些不確定性較高的因素。首當其衝的是美國聯邦儲備局的貨幣政策走向及美息的變化。 在聯繫匯率制度下,港元拆息長期而言會趨近美元息率。 如果美聯儲未來調整利率政策,將直接影響港美息差,進而對港元拆息構成壓力。

此外,全球金融市場的波動、資金流向的頻繁變化,以及股票投資市場的氣氛,都是影響港元供求關係的重要變數。 當全球風險偏好發生改變,資金可能快速流入或流出香港市場,這種資金的快速轉向會對港匯和港息產生顯著影響。

套息交易的力量:市場的自動調節器

在聯繫匯率制度下,港美息差是驅動市場力量進行自動調節的重要因素。當港元拆息顯著低於美元息率時,將會增加市場上買入美元、賣出港元的套息誘因。 這種套息活動會導致港元匯率走弱,並可能促使港元拆息回升,甚至回歸趨近美元息率的水平。 余偉文先生指出,雖然目前港美息差的闊度增加了套息交易的吸引力,但套息活動的力度和速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市場對套息風險的承受能力和胃納。 這個過程所需的時間長短、市場力量的強弱,都充滿了不確定性。

季節性因素、資本市場活動、美息走向、全球資金流向等多重因素交織在一起,它們相對的牽扯力度以及在不同時間節點產生的綜合效應,都將左右港元供求關係,進而影響港元匯率和利率的走向。

風險的警示:市民需未雨綢繆

余偉文先生明確提醒市民,當前的低利率環境並非板上釘釘,未來港息存在回升的可能性。 在作出置業、投資或借貸等重大決定時,市民必須充分考慮港元可能進一步回軟、以及港息可能回升等各種潛在風險,並提前做好風險管理。

金管局作為維護香港貨幣及金融穩定的重要機構,將會繼續密切監察市場的變化。 在聯繫匯率制度下,港匯和港息的波動,甚至是觸發強方或弱方兌換保證,都是設計之初就考慮到的正常運作機制。 重要的是理解這些變動背後的邏輯,以及潛在的風險。

結語:在不確定中尋找確定

面對充滿變數的港匯港息走勢,我們不能將目前的低利率視為常態。全球經濟前景不明朗,環球金融市場波動頻繁,資金流向快速變化,這些外部因素都將持續影響香港這個高度開放的經濟體。 余偉文先生的分析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清晰的視角,讓我們認識到影響港匯港息的複雜性。 作為市場參與者,理解這些變數,審慎評估風險,並做好應對利率可能回升的準備,才是 navigating 在這片金融海域中,保持穩健前行的關鍵。 這不僅是對余先生提示的回應,更是對自身財富負責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