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關於「搭車」的城市對話:在士業界與網約車合法化的十字路口
計程車,這個承載著城市脈動的行業,近年來在科技浪潮的衝擊下,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當網約車的便捷與效率深入人心,傳統計程車業的生存空間似乎正在被壓縮。由此引發的矛盾與衝突,不僅是行業內部的角力,更是一場牽動廣大市民出行體驗的城市對話。最近,計程車業界再次透過示威行動表達訴求,而行政長官李家超的回應,則為這場複雜的議題注入了新的視角,強調司機應自我改善服務,並重申政府希望透過立法,讓出租車能夠合法網約的願景。
傳統計程車業的困境與心聲
長久以來,計程車在香港的交通網絡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提供點對點的便捷服務。然而,隨著時代變遷,固有的營運模式、服務品質參差不齊等問題逐漸浮現。乘客對於拒載、兜路、濫收車資等行為的投訴屢見不鮮。根據交通諮詢委員會轄下交通投訴組的數據,2023年與的士相關的投訴及建議大幅增加,主要涉及司機違例行為。 這種情況,讓部分市民轉而尋求網約車服務,即使在法律框架尚未明確的情況下。
對於計程車業界而言,網約車的興起無疑是巨大的衝擊。部分業界人士認為,網約車以「非法」身份營運,無需承擔與傳統計程車相同的牌照成本、車租、商業保險等費用,形成不公平競爭。 他們深感生意被搶奪,生計受到威脅,因此透過示威、甚至揚言罷駛的方式,希望引起政府對打擊非法白牌車的重視,並表達對網約車合法化的擔憂。 一些業界代表認為,若政府不積極作為,無法有效打擊非法網約車,才是問題的根源。
網約車的崛起與市民的選擇
相較於傳統計程車,網約車憑藉其透明的價格、預計的行程時間、以及乘客回饋機制等優勢,迅速獲得許多市民的青睞。 調查顯示,即使網約車收費較高,仍有不少受訪者表示優先選擇網約車。 如果收費相差不大,傾向選擇網約車的比率更高。 網約車平台的便利性,以及透過評價機制促使司機提升服務品質的模式,迎合了現代都市人對於效率和良好服務的需求。許多經常出外旅遊或公幹的香港人,對於網約車的便利已有切身體會。
政府的回應與規管方向
面對計程車業界的訴求以及社會對於網約車合法化的討論,行政長官李家超強調,政府的立場清晰,計程車服務需要改善,非法白牌車的經營也必須依法打擊。 他認為,任何激烈的行動都不能解決問題,反而可能傷害市民的利益,甚至被「別有用心的人騎劫」。 李家超呼籲業界進行理性溝通,並透露政府正積極研究規管網約車平台,希望透過立法,讓出租車能夠合法地提供網約服務。 運輸及物流局也已提出解決方案,包括引入計程車車隊制度,並研究規管網約車平台,以確保市民能夠獲得合法的點對點服務。
立法規管網約車平台是政府解決問題的重要方向。其目的在於讓市民可以便捷地召喚車輛,而非僅僅是保障既得利益。 然而,如何平衡傳統計程車業的利益與網約車的發展,以及如何制定合理的規管框架,是政府需要仔細權衡的問題。有建議提出,政府可以考慮為網約車司機發放有限度的營業執照,並控制數量,參考計程車車租釐定牌照費用,以減輕對傳統計程車業的衝擊,同時確保市場有序發展。 規管內容應包括要求網約車平台為司機進行資格審查,並確保車輛持有有效的商業營運保險等。
邁向共贏的未來:挑戰與機遇並存
計程車業與網約車的矛盾,反映了新舊經濟模式碰撞的必然過程。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政府、計程車業界、網約車平台以及市民共同努力,尋找一個各方都能接受的平衡點。
對於計程車業界而言,提升服務品質是當務之急。這不僅是為了應對競爭,更是為了贏回市民的信心。政府推出的士車隊等措施,正是為了鼓勵業界自我革新。業界可以借鏡網約車平台的優勢,例如引入科技化的派單系統、提供更多元化的支付方式、以及建立乘客評價機制等,以提升服務效率和乘客體驗。同時,業界也應積極與政府溝通,反映在規管網約車過程中的合理訴求,爭取公平的競爭環境。
對於網約車平台而言,應當遵守當地的法律法規,積極配合政府的規管措施。在爭取合法化的同時,也應承擔起應有的社會責任,例如為司機提供保障,確保乘客的安全,以及推動行業的健康發展。
對於政府而言,應加快立法進程,為網約車提供明確的法律地位。在制定規管框架時,需要充分考慮到各方的利益,既要保障傳統計程車業的合理權益,也要為網約車的發展創造空間,最終目標是提升整體點對點交通服務的質素,讓市民受惠。深圳的經驗顯示,有序規管網約車,可以在滿足市民需求的同時,帶動整體出行市場的擴張。
市民在這場變革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透過理性表達對計程車和網約車服務的意見,以及支持優質服務的司機和平台,市民可以促進行業的良性發展。
總之,的士業與網約車的爭議,不僅是技術和法規層面的問題,更是一場關於城市未來出行方式的討論。透過政府的積極引導、業界的自我革新、以及市民的共同參與,香港有望在保障傳統行業的同時,擁抱創新,實現點對點交通服務的全面升級,最終讓每一位市民都能享受到更便捷、更安全、更優質的出行體驗。這場城市對話的最終章,應當是一個各方共贏、市民受惠的美好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