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隱公署揭露詐騙:假鄰居短訊誘騙感情財物

當心,來自隔壁的「浪漫」陷阱!

無聲的開場:一則短訊的偽裝

想像一下,一個平凡的下午,你收到一則陌生短訊,內容是關於樓上或樓下傳來的噪音或漏水問題。你可能會皺起眉頭,但出於敦親睦鄰的心態,你回覆了。殊不知,這看似日常的互動,可能正是騙徒撒下的天羅地網的第一步。香港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近期揭露一種新型詐騙手法,騙徒假扮成你的鄰居,以處理大廈常見的漏水或噪音問題為藉引,透過短訊與你搭上線,其最終目的是要發展「情緣」並騙取你的財物或個人資料。

溫柔的陷阱:從紛擾到情話綿綿

這種詐騙手法之所以高明,在於它善於利用人性的弱點和日常情境。騙徒會先透過簡訊抱怨噪音或漏水問題,誘導你回覆,並進一步要求以即時通訊軟體聯繫,以便「詳細商討」解決方案。 一旦對話展開,騙徒會迅速轉換策略,不再糾纏於假象的鄰里糾紛,而是搖身一變,展現出迷人的個人魅力,開始頻繁地噓寒問暖,分享生活點滴,營造出關心你的形象。

他們通常會使用俊男美女的假頭像,透過甜言蜜語、關懷備至的語氣,迅速拉近與你的距離,讓你誤以為遇到了一段美好的邂逅,甚至發展出虛假的戀愛關係,這便是「漏水情緣」詐騙手法的核心。

私隱的代價:金錢與資料的雙重掠奪

當你沉浸在這段虛假的「情緣」中,對「鄰居」產生信任後,真正的圖謀便會逐漸浮現。騙徒會開始編造各種聽似合理的藉口,例如投資機會、急需用錢、身陷困境等等,要求你轉帳、匯款或提供銀行帳戶資料。 有時,他們也可能誘騙你點擊不明連結,藉此引導你進入偽冒網站,目的是要套取你的個人資料,例如身分證號碼、住址,甚至是網上銀行的帳戶和密碼。

私隱專員公署指出,自今年三月起,已接獲數宗相關查詢及投訴,涉及九龍及新界區不同的屋苑,顯示這種新型詐騙手法正在蔓延。 這不僅僅是金錢上的損失,個人資料一旦落入不法之徒手中,後果更是不堪設想,可能被用於身份盜竊、進行其他非法活動,甚至影響你的信用評級。

防範未然:保護自己的第一道防線

面對這種層出不窮的詐騙手法,提高警覺是保護自己的第一道防線。個人資料私隱專員鍾麗玲呼籲市民,收到聲稱是鄰居的短訊時,切勿輕易透露個人資料。 在提供任何個人資料之前,都應該「停一停、諗一諗」,仔細思考對方收集資料的目的,以及是否真的有必要提供這些敏感資訊。

核實身份:打破騙局的關鍵一步

要識破這種「漏水情緣」騙局,最關鍵的一步是核實對方的身份。如果收到聲稱是鄰居的短訊,最好的做法是直接聯繫你所居住屋苑的物業管理處,查詢是否有關於你的投訴,或是協助核實發送短訊人士的身份。 物業管理處通常有業主的聯絡方式,可以協助確認對方是否真的是你的鄰居,並了解實際是否有相關的漏水或噪音問題。

此外,切勿隨意點擊或掃描可疑短訊中的超連結或二維碼,這些連結可能導向偽冒網站,伺機竊取你的個人資料。 同時,要時刻留意自己的網上銀行帳戶,定期查看交易紀錄,確保沒有異常情況。建議不時更換網上銀行密碼,並啟用雙重認證功能,以加強帳戶安全。

保持理性:別被情話沖昏頭腦

警方也提醒市民,在網上或透過短訊結識陌生人時,要保持理性,不要被對方的甜言蜜語或俊美頭像沖昏頭腦。 切勿輕易相信初相識的陌生人,更不要在未經充分了解和核實身份的情況下,輕易作出金錢上的承諾或轉帳匯款。

如果你對收到的短訊或來電有任何懷疑,應立即向相關機構查詢或求證。可以聯絡私隱專員公署尋求協助,如果懷疑個人資料被盜用且涉及刑事罪行,應盡快報警。 香港警方設有「防騙易熱線18222」,市民如有懷疑,可致電該熱線查詢。

警惕心:時刻保持對詐騙的警覺

新型詐騙手法層出不窮,騙徒的手法也不斷翻新。這次的「漏水情緣」騙案,便是利用了日常生活中可能發生的情況,結合情感誘騙,讓受害人防不勝防。因此,時刻保持警惕,關注私隱專員公署、警方及相關機構發布的防騙資訊,了解最新的詐騙手法,是保護自己不受騙的最佳途徑。

記住,保護個人私隱和財產,始於對每一個陌生訊息的審慎態度。不要因為一時的善意或情感衝動,而落入騙徒的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