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程車與網約車的生存戰:路在何方?
近年來,網約車服務在全球各地迅速發展,為人們的出行帶來了便利。然而,在香港,這種新興模式卻與傳統計程車行業產生了劇烈的摩擦,甚至引發了業界的抗議行動。這場看似是新舊模式的競爭,實質上揭示了城市交通體系轉型中的陣痛,以及各方利益的錯綜複雜。
生存空間的擠壓
香港的計程車業界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智慧出行聯合商會主席周國強指出,非法「白牌車」的營運已導致業界收入減少兩成,更有高達75%的車主陷入資產負債的困境。 網約車平台,特別是引入私家車車隊的行為,被業界視為非法載客取酬,嚴重衝擊了他們的生計。這種生存空間的擠壓,讓計程車車主們感到憤怒和無助,促使他們走上街頭,向政府遞交請願信,要求全面取締「白牌車」。
請願背後的訴求與困境
近40名的士車主前往政府總部請願,他們的訴求清晰而直接:政府應當嚴格執法,取締非法營運的「白牌車」,並盡快完成網約車的立法框架,確保所有平台營運都符合法例。 業界代表強調,雖然明白網約車是個趨勢,但香港的法例與其他地方不同,不應盲目照搬。 他們認為,政府的不作為讓非法營運者更加猖獗,也讓守法的的士業界感到不公。
這場請願行動背後,是計程車業界長年累月累積的怨氣。除了非法「白牌車」的競爭,香港的士行業自身也面臨著服務質素參差不齊、「黑的」問題屢見不鮮等批評。這使得部分市民和遊客傾向於選擇點對點服務更佳的網約車,進一步削弱了的士的需求。特首李家超曾表示,政府的立場是清晰的,即改善的士服務、規管網約車、打擊非法「白牌車」經營,並強調任何激烈行動都不能解決問題。 然而,對業界而言,政府的行動速度和力度,似乎並未能有效緩解他們的困境。
政府的應對與挑戰
面對計程車業界的強烈訴求,香港政府已有所行動。運輸署表示,近日已去信警告不同平台營運商提供服務須遵守法例,並會在接獲懷疑個案時轉交警方跟進。 同時,政府也正在研究規管網約車平台,並承諾今年內會就打擊非法「白牌車」提出立法建議。 交通諮詢委員會工作組也與的士業界進行了會面,氣氛被形容為良好,結果正面。
然而,政府的應對面臨多重挑戰。如何在滿足市民對網約車服務需求的同時,保障現有的計程車行業的合法權益,是一個複雜的平衡難題。簡單的「一刀切」式取締,可能引發市民的不滿,並扼殺市場的創新活力。而過於寬鬆的規管,則會加劇計程車行業的生存危機,甚至引發更激烈的衝突。部分網約車平台被指積極遊說政界,爭取「白牌車」合法化,這也為政府的決策增加了壓力。
未來的路與多方共贏
香港的士與網約車之間的矛盾並非「你死我活」,而是可以互為補充的出行方式。 要打破僵局,需要政府、的士業界、網約平台以及市民共同尋找多方共贏的出路。
對政府而言,關鍵在於加快立法進程,為網約車平台設立清晰的法律框架,明確其營運範圍和責任。同時,必須加強對非法「白牌車」的執法力度,不能讓守法者吃虧。在規管網約車的同時,政府也可以考慮引入不同類型的牌照,例如允許合規的網約車平台使用特定牌照車輛提供服務,既滿足市場需求,也增加政府收入,甚至可以考慮將部分收入用於支援的士行業的轉型和服務提升。
對的士業界而言,除了爭取政府的支持,更重要的是提升自身服務質素,改善長期以來為人詬病的「黑的」問題。通過網約平台,的士也可以擴展服務範圍,提高營運效率。與其將網約車視為敵人,不如思考如何與其合作,共同做大出行服務的「蛋糕」。
對網約平台而言,應當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營運,停止利用法律灰色地帶提供非法載客服務。與的士業界建立合作關係,共同提升整體出行服務水平,才能贏得市民的信任和支持。
這場關於計程車與網約車的生存戰,是香港交通運輸體系轉型中的一個縮影。如何在這個過程中找到平衡點,既能擁抱新科技帶來的便利,又能保障傳統行業的穩定發展,考驗著政府的智慧和各方的協作能力。唯有在公平、透明、法治的原則下,才能真正解決這個「亂局」,為香港市民提供更優質、更多元的出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