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芬太尼關稅議題 中方回應

毒霧籠罩下的貿易角力:芬太尼稅與中美關係的羅生門

毒品的幽靈,芬太尼的陰霾,如同揮之不去的迷霧,籠罩在中美兩個大國的關係之上。這不僅僅是公共衛生問題,更牽動著貿易、外交乃至國家尊嚴的敏感神經。美國以芬太尼為由對中國加徵的特別關稅,究竟是遏制毒品蔓延的必要手段,還是貿易戰棋盤上的新一枚棋子?中國外交部對此的回應,又揭示了哪些深層次的訊息?這場關於芬太尼「稅」的羅生門,值得我們深入剖析。

誤解與指責的迷霧

芬太尼,這種藥效強勁的合成鴉片類藥物,已在美國造成嚴重的公共衛生危機,每年奪走數萬人的生命。 在尋找問題源頭時,美國將目光投向了中國,認為中國是芬太尼及其前體化學品的主要來源地。 在此背景下,美國對中國輸美產品加徵了所謂的「芬太尼關稅」,稅率一度達到20%。 然而,中國對此堅決反對,認為芬太尼問題的根源在於美國自身,是其國內的需求導致了危機。

中國外交部多次強調,中國是世界上禁毒政策最嚴格、執行最徹底的國家之一,並在2019年應美方請求,率先將所有芬太尼類物質列入管制。 他們認為,美方在芬太尼問題上對中國的指責是「抹黑推責」,加徵關稅更是「無理加徵」,嚴重衝擊了中美在禁毒領域的對話與合作,並損害了中方利益。 中方強調,如果美方真心想合作,應該停止這些不具建設性的做法,以平等、尊重、互惠的方式進行對話。

關稅背後的雙重敘事

美國對芬太尼徵收特別關稅,其背後存在著雙重的敘事。一方面,美國政府試圖將其塑造成打擊毒品犯罪、保護國民健康的必要措施。通過對相關產品徵稅,向中國施壓,要求其更有效地控制芬太尼及其前體化學品的出口。另一方面,在複雜的中美貿易關係中,芬太尼問題也成為了美國對華施壓的籌碼之一。這層關稅與更廣泛的貿易戰背景 intertwined,使得芬太尼稅的性質更加複雜。

從近期中美經貿談判的進展來看,雖然雙方在部分關稅問題上達成了階段性緩和,但芬太尼相關的20%關稅似乎並未取消。 這可能意味著,美國仍將芬太尼稅作為與中國談判的一張牌,或者芬太尼問題在美國國內具有極高的政治敏感性,難以輕易妥協。同時,中國也可能將芬太尼問題的合作與美方是否取消相關關稅掛鉤,以此作為談判的條件。

合作的曙光與挑戰

儘管存在分歧與指責,中美在禁毒領域的合作並非完全停滯。事實上,在2023年底兩國元首會晤後,中美重啟了禁毒合作,並成立了禁毒合作工作組。 雙方在物質管控、聯合執法等方面取得了一些初步進展,包括中國對新的芬太尼前體化學品進行列管。 有數據顯示,美國藥物過量死亡人數在近期出現了下降,這可能與中美等國家的禁毒合作努力有關。

然而,國際合作打擊芬太尼面臨諸多挑戰。各國法律法規和執法能力存在差異,情報共享也可能受到限制。 地緣政治因素和國際關係緊張,特別是中美之間的緊張關係,都可能影響合作的有效性。 美國國內將芬太尼問題政治化的傾向,以及對中國的信任赤字,也使得雙邊合作更加複雜。

未來的路徑:對話而非對抗

芬太尼危機是一個全球性的挑戰,需要國際社會的共同努力來應對。 中美作為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在解決芬太尼問題上負有重要的責任。單邊加徵關稅或相互指責,無助於問題的解決,反而可能加劇緊張關係,損害來之不易的禁毒合作成果。

未來,中美是否能就芬太尼特別關稅問題進行討論,並尋求解決方案,關鍵在於雙方能否放下成見,增進互信,回到對話與合作的軌道上來。 這不僅需要美國認識到其國內需求在芬太尼危機中的作用,並加強國內的預防和治療措施;也需要中國持續加強對芬太尼及其前體化學品的管控,並與國際社會分享信息和執法經驗。

正如中國外交部所強調的,如果美方真心希望合作,就應該以平等、尊重、互惠的方式對話。 這場毒霧籠罩下的貿易角力,最終需要通過建設性的對話來驅散,才能找到共同應對芬太尼威脅的有效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