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稅休戰 陸航獲准重啟波音採購

風雨之後見彩虹:波音在中國市場的曙光?

中美貿易關係如同變幻莫測的天氣,時而烏雲密布,時而撥雲見日。近日,彭博社傳來一則消息,猶如一縷陽光穿透雲層,暗示著波音公司在中國市場迎來轉機:內地航空公司獲允許恢復接收波音飛機。這不僅是貿易「休戰」的一個信號,更是航空產業鏈上重要環節重啟的開端,值得我們深入剖析。

關稅陰霾下的波音

在過去一段時間裡,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級,關稅成為雙方角力的重要工具。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徵高額關稅,中國也採取了相應的反制措施,其中就包括對美國製造的飛機加徵關稅。 據彭博社報導,在貿易戰升級、關稅壁壘高築的情況下,中國曾要求國內航空公司暫停接收已訂購的波音飛機,甚至停止購買相關零件及設備。 這種情況導致波音向中國客戶交付飛機的成本激增,甚至翻倍以上,使得中國航空公司難以按原計劃接收波音飛機。 據悉,當時約有10架波音737 Max飛機準備交付中國航空公司,部分已運抵中國,停放在浙江舟山的整備中心。 甚至有消息指出,中國航空公司可能退回原計劃今年交付的50架波音飛機,波音則考慮將這些飛機轉售給其他客戶。

波音公司執行長也證實了中國因應關稅環境而暫停接收新交付波音飛機的情況。 這對波音而言無疑是一個沉重打擊,畢竟中國市場是其最重要的海外市場之一,預計未來20年將佔全球飛機需求的20%。 失去中國市場可能意味著波音損失約四分之一的生意。

休戰的微光與重啟的契機

然而,近期中美貿易關係似乎出現了緩和跡象。在中美雙方就關稅下調達成協議後,彭博社引述知情人士的消息報導,中國政府已開始通知相關部門和國內航空公司,允許恢復接收波音飛機。 儘管最終是否接收仍取決於航空公司的自身商業需求,航空公司可以自行決定和安排何時恢復接收, 但這無疑是波音重返中國市場的一個重要信號。

中美在日內瓦舉行經貿會談後發布的聯合聲明中,同意暫時大幅下調對彼此加徵的關稅,中國承諾暫停大部分對美反制關稅。 雖然這種「休戰」可能存在再次關閉的風險,如果雙方未能在三個月內達成進一步協議, 但眼前的解凍無疑為波音帶來了寶貴的喘息空間。

中國航空市場的格局與波音的未來

中國航空市場的規模和潛力巨大。早在1972年尼克森總統訪華時,波音飛機就已進入中國市場,並逐漸成為中國航空客貨運系統的主力。 中國也深度參與波音在產機型的製造,許多飛行在全球各地的波音飛機都使用了中國製造的零部件。 波音在中國的業務每年對中國經濟有著可觀的直接貢獻。

儘管面臨貿易戰和自身一些問題,波音在中國市場的市佔率有所下滑,歐洲的空中巴士(Airbus)和中國商飛的C919也在積極爭取市場份額, 但中國航空公司機隊中仍有大量的波音飛機需要維護、維修和更換。 此外,波音庫存中仍有大量原本打算供應給中國航空公司的成品飛機。 恢復接收波音飛機,對於中國航空公司而言,可以滿足其機隊擴張和更新的需求,節省尋找替代買家的成本。 對於波音而言,重啟對華交付不僅能消化庫存,緩解財務壓力,更能維護其在全球最重要市場之一的地位,修補被貿易戰撕裂的中美航空產業紐帶。

這一次的「休戰」帶來了波音在中國市場的曙光,但未來是否能徹底走出陰霾,仍取決於中美雙邊關係的走向以及波音自身能否持續提升產品品質和市場策略的靈活性。

展望未來

波音獲允許恢復對華交付,是中美經貿關係改善的一個具體體現,為雙方在航空領域的合作重啟帶來了可能性。然而,長期的合作與發展仍需要雙方在相互尊重和互利共贏的基礎上,尋找更多共同點,化解分歧。對於波音而言,這是一個重新贏回中國市場信任和份額的機會,需要其展現出更大的誠意和彈性。對於中國航空業而言,在推進國產大飛機發展的同時,與波音等國際巨頭保持健康的合作關係,對於提升自身競爭力,滿足不斷增長的航空出行需求,同樣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