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RS17新制來襲 企業ALM策略如何超前部署

隨著國際財務報導準則IFRS 17及新一代清償能力制度(TW-ICS)將於2026年正式在台灣壽險業實施,金融產業面臨重大變革。這些新規定不僅改變保險公司財務報表的認列方式,也對資本管理與風險控管提出更高要求,促使壽險公司必須重新建構資產負債管理(ALM)策略,以因應未來挑戰。本文將探討IFRS 17等新制對壽險業的影響、ALM策略的重要性,以及企業如何積極調整以確保穩健經營。

IFRS 17帶來的會計認列革命

傳統上,壽險公司在收到保費時即可立即認列收入,但根據IFRS 17規定,收入必須依照未來提供服務的進度逐步確認。這意味著保費收入主要透過合約服務邊際(Contract Service Margin, CSM)的釋出反映於損益表中,而CSM代表的是未來預期賺取利潤的現值。此一改變讓壽險公司的獲利模式更加透明且貼近實際經營狀況,也使得CSM成為衡量長期獲利能力的重要指標[1]。

因此,各大壽險公司紛紛加速推動長年期繳款及保障型商品銷售,提高分期繳費比重,以累積更多CSM。例如國泰人壽、富邦人壽等六大龍頭企業均設定每年新增數百億元或雙位數百分比增長目標,全力衝刺符合IFRS 17要求的新型商品[1]。

新一代清償能力制度強化資本韌性

除了會計準則外,新一代清償能力制度(TW-ICS)也將同步上路,加強對保險公司的法定資本監管。此制度旨在提升整體金融體系穩健度,使得保險業者需更嚴謹地管理其資本結構與風險暴露,包括外匯風險和投資組合波動性[3]。

面對更嚴格的監理環境,不少台灣壽險公司已開始降低成長率、設置高風投限制並限制盈餘分配,以保持充足且穩健的資本水準。此外,由於外匯暴露仍居高不下,公司也需加強相關避險措施以防範潛在損失[3]。

ALM策略建構刻不容緩

鑑於上述兩項重大改革帶來的新挑戰,建立完善且靈活的資產負債管理(ALM)策略成為各家保司當前最迫切任務。ALM不僅要確保存續期間匹配,更要兼顧流動性需求與市場波動風控,有效控制利率及匯率變動帶來的不確定性。

具體而言:

精準預測現金流:基於IFRS 17下逐步認列收益特點,公司須精細模擬未來現金流入與流出時間點,避免短期內出現流動性缺口。

多元化投資配置:為因應TW-ICS所要求之風控標準,多元化配置有助降低集中風險,同時提高整體組合韌性。

持續監測市場環境:包括利率走勢、匯率波動以及政策調整等因素,都可能影響ALM決策,因此需要建立即時反應機制。

透過上述措施,不僅能有效減輕新制衝擊,更能提升企業競爭力和永續發展潛力[2][3]。

總結而言,2026年起台灣金融業尤其是壽險領域將迎接IFRS 17及新一代清償能力制度雙重考驗。在此背景下,加速推進符合新規範之產品設計並同步優化ALM架構,是維持獲利穩健與提升抗震力關鍵所在。展望未來,在全球趨勢驅使下,本土金融機構唯有主動適應並深化內部治理才能立足市場前端,引領行業邁向更透明、更健康、更具韌性的發展階段。

資料來源:

[1] money.udn.com

[2] www.ib.gov.tw

[3] news.cnyes.com

[4] www.linebank.com.tw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