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和貿易樞紐,長期以來扮演著連接中國內地與全球市場的重要角色。近期行政長官李家超的中東之行,不僅延續了這一傳統,更開創性地帶領內地企業代表同行,將香港的「超級聯繫人」功能提升至新高度。在全球經濟格局重組的背景下,此舉具有重要戰略意義,既為香港開拓新興市場,也為國家整體對外經貿合作注入新動能。
深化「超級聯繫人」戰略定位
李家超此次中東行最顯著的特點是首次組織內地企業代表團隨行,這在歷屆特首外訪中實屬創舉。此舉生動體現了香港「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既能充分發揮國際化、專業化的服務平台功能,又能深度對接國家發展戰略。訪問期間,特區政府積極向中東國家推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一帶一路」倡議下的合作機遇,成功促成多個領域的務實合作。這種「國家所需、香港所長」的對接模式,使香港的橋樑作用從單純的「引進來」擴展到「帶出去」,服務國家高水平對外開放的能力顯著提升。
開拓中東新興市場潛力
選擇中東作為重點開拓方向,體現了香港對全球經濟格局變化的敏銳把握。數據顯示,海灣國家主權財富基金規模已超過4萬億美元,正積極推進「向東看」戰略。訪問期間,隨團的交通業界代表透露,通過上次中東之行已成功將業務拓展至阿聯酋,證明該地區市場極具活力。更值得注意的是,中東國家在新能源、數字經濟等領域的轉型需求,與香港的專業服務優勢高度契合。以卡塔爾為例,其「2030國家願景」規劃中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就為香港的工程、法律和金融服務業帶來龐大商機。
創新「拼船出海」合作模式
此次訪問最具突破性的意義在於實踐了「拼船出海」新理念。這種模式突破傳統的單向招商引資,轉變為香港與內地企業聯合開拓第三方市場。在科威特,代表團中的內地基建企業與當地就油氣田開發達成合作意向,香港則提供項目融資和風險管理服務,形成完整的產業鏈輸出。這種優勢互補的合作,既能提升「中國方案」的國際競爭力,又能增強香港在國際分工中的不可替代性。正如隨行商界代表所言,這種新模式讓企業真正感受到「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實惠。
在全球經濟面臨多重挑戰的當下,香港的中東之行開闢了突圍發展的新路徑。通過將國家戰略、地區需求與自身優勢有機結合,香港不僅鞏固了國際樞紐地位,更探索出服務國家對外開放的新模式。未來,隨著「超級聯繫人」功能的不斷深化,香港有望在人民幣國際化、綠色金融等新興領域創造更多合作成果,為國家構建新發展格局作出更大貢獻。這也啟示我們,香港的獨特價值不僅在於其國際化特色,更在於能將這種特色轉化為服務國家的實際能力。
資料來源:
[1] news.rthk.hk
[2] www.youtube.com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