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江之水潤香江:一甲子的生命之源與深情厚誼
潺潺東江水,悠悠六十載。這條跨越粵港兩地的藍色血脈,自1965年正式供港以來,已累計輸送逾260億立方米的清潔水源,相當於注滿1.5萬個西湖的水量,滋養著香港這顆東方明珠的成長與繁榮。東深供水工程不僅是一項偉大的水利工程,更是中央政府對香港同胞深厚情誼的生動體現,見證了兩地血濃於水的親情紐帶。
跨世紀的民生工程
東深供水工程的建設堪稱共和國水利史上的奇蹟。1963年香港遭遇百年大旱,市民每四天僅能供水四小時,危急關頭,周恩來總理親自批示興建跨流域調水工程。在物資極度匱乏的年代,中央政府仍撥出3800萬元專款(相當於當年全國預算的1%),動員萬名建設者僅用11個月便完成首期工程。此後歷經三次擴建和一次全面改造,如今已形成「三線並行」的現代化供水網絡,年供水量從最初的0.68億立方米提升至24.23億立方米,水質常年保持國家Ⅱ類標準以上。工程建設者曾回憶:「當時沒有大型機械,全靠肩挑手扛,但大家心裡只想著早一天讓香港同胞喝上放心水。」
水潤香江的多元價值
東江水對香港的意義遠超單純的水資源供給。在經濟層面,穩定的供水保障了香港製造業黃金期的發展,支撐了佔全球90%的玩具出口和60%的成衣出口生產;在社會層面,徹底終結了「制水」(限時供水)歷史,讓香港從「水荒之城」蛻變為國際都會。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其生態價值——通過替代本地水庫取水,有效保護了新界集水區的原始生態,使香港成為全球罕見的「城市與自然共生」典範。香港水務署數據顯示,東江水現已滿足香港約70%的用水需求,近十年供水協議更創新性地引入「統包總額」模式,既確保供水安全,又避免資源浪費。
血濃於水的深情見證
這項工程承載著特殊的情感紐帶。2017年超強颱風「天鴿」襲港期間,東江流域同樣受災,但為保障香港供水,廣東省仍緊急調度其他水源補給。近年香港各界持續開展「思源之旅」,青年代表實地走訪東江水源地,在東莞太園泵站看到「香港好,祖國好;祖國好,香港更好」的標語時無不動容。香港水務署前署長馬利德曾動情表示:「沒有東江水,就沒有今天的香港繁榮。」這種情感在疫情期間更顯珍貴——當香港抗疫物資緊張時,東深供水系統仍保持24小時不間斷運轉,默默守護著千家萬戶的水龍頭。
站在新的歷史節點,東江水故事仍在續寫。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推進,兩地正探索更智能的水資源管理系統,包括水質實時監測、數字化調度等創新實踐。這條奔流六十載的生命之河,既是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具體體現,更是「一國兩制」下內地與香港守望相助的生動註腳。當我們擰開水龍頭時,流淌的不僅是清澈的水源,更是一份穿越時空的深情厚誼,這份情誼將繼續滋養著香港未來的每一個春天。
資料來源:
[1] www.wenweipo.com
[2] www.tkww.hk
[3] www.bbd.com.hk
[4] www.wenweipo.com
[5] ftu.org.hk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