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江水供港60周年之際,香港迎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藝術盛事。這場名為「舞動水滴展」的大型戶外藝術展覽,不僅是對香港重要水資源的紀念,更透過藝術形式展現了城市與自然資源的深刻連結。在母親節這個充滿溫情的時節,展覽以獨特的藝術語言,向市民傳遞珍惜資源、感恩母愛的雙重訊息。
藝術與情感的完美交融
矗立在添馬公園的28.8米高巨型水滴裝置,無疑是本次展覽最引人注目的焦點。這個由國際知名藝術家馬興文創作的雕塑,不僅在尺寸上創下紀錄,更在寓意上賦予了深刻內涵。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將其比喻為「母親深厚無私的愛」,這個意象恰如其分地將東江水60年來對香港的滋養,與母親對子女的關愛完美連結。當陽光穿透這座晶瑩剔透的裝置,在地面投射出流動的光影時,觀眾能真切感受到水資源賦予城市的生命力。
與之呼應的18.8米高水滴裝置,同樣採用了「不倒翁」的設計概念。這種設計不僅賦予作品視覺上的趣味性,更隱喻了香港社會堅韌不拔的精神。兩座裝置一高一低,在維港背景的襯托下,形成了一幅動人的城市景觀,吸引眾多市民駐足拍照,成為新的文化地標。
社區參與的多元呈現
展覽的另一大特色是匯集了約600個小型水滴裝置,這些由香港18區兒童共同參與創作的作品,展現了社區參與的廣度與深度。每個不到一米高的小水滴都承載著不同社區的故事與創意,當它們聚集在一起時,形成了一片閃耀的「水滴森林」。這種集體創作的形式,不僅讓藝術走進社區,更讓環保理念透過兒童的雙手傳遞給整個社會。
主辦方特別設計了互動環節,鼓勵市民尋找代表自己社區的水滴,並透過掃描二維碼了解背後的創作故事。這種數位與實體結合的展覽方式,大大增強了市民的參與感,也讓東江水這個看似宏大的主題,變得更加貼近日常生活。
科技賦能的夜間體驗
當夜幕降臨,展覽迎來了最魔幻的時刻。每晚7點準時上演的燈光音樂秀,將靜態的藝術裝置轉化為流動的視覺盛宴。透過精準的投影技術,巨型水滴表面呈現出從東江源頭到香港水龍頭的完整旅程,配合原創音樂,營造出沉浸式的觀展體驗。這種科技與藝術的結合,不僅提升了公共藝術的表現力,更以生動直觀的方式,向市民科普水資源的珍貴。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燈光秀還融入了香港的城市影像,當東江水與維港夜景在裝置上交織時,引發觀眾強烈的情感共鳴。許多市民表示,這樣的展示方式讓他們第一次如此直觀地感受到東江水與城市發展的密切關係。
這場為期一個月的藝術展覽,以其創新的形式和深刻的內涵,成功將環保意識、社區參與和藝術欣賞融為一體。從學童到長者,從藝術愛好者到環保人士,不同背景的市民都能在展覽中找到共鳴點。展覽閉幕後,部分裝置將被移至香港各區繼續展示,讓這場關於水資源的藝術對話得以延續。這不僅是一次成功的公共藝術實踐,更為未來城市如何透過創意形式提升公民意識,提供了寶貴的參考範本。
資料來源:
[1] www.info.gov.hk
[2] www.hk01.com
[3] www.tkww.hk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