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7月災難預言掀恐慌 港人遊日卻步 專家駁斥無稽之談

虛實交織的旅途:當「預言」遇上現實挑戰

近期,一則關於「日本7月大災難」的傳言在香港社交媒體上甚囂塵上,這股無根的恐慌潮,不僅讓不少計劃赴日旅遊的港人卻步,更實質影響了香港與日本之間的航班運作。面對這股虛擬世界的漣漪在現實中激起的波瀾,日本宮城縣知事村井嘉浩挺身而出,嚴詞駁斥這些毫無科學根據的說法,並表達了對旅遊業因此受損的憂慮。這起事件,不僅是一則關於旅遊市場波動的新聞,更折射出在資訊爆炸時代,謠言如何乘著社交媒體的翅膀,輕易地跨越國界,對真實世界造成影響。

謠言的源頭與擴散

這場「7月大災難」風波並非空穴來風,其主要源頭可追溯到日本漫畫家竜樹諒的作品《我所看見的未來》。 這部漫畫因曾「預言」2011年東日本大震災而受到關注,其完全版中關於「夢見7月日本列島太平洋沿岸遭巨型海嘯吞噬」的情節,在社交媒體上被擷圖及瘋傳,成為這波恐慌的導火線。 此外,香港部分風水師的推波助瀾,散佈「日本夏季將發生大地震」等說法,更是讓這股不安情緒在香港蔓延開來。

社交媒體的特性,使得這類聳人聽聞的資訊能夠以驚人的速度傳播。影片、帖子、網絡文章,各種形式的內容在網絡上流竄,總觀看次數甚至超過一億次。 儘管日本氣象廳和內閣府防災部門已公開闢謠,強調現有科學技術無法預測地震發生的具體時間、地點和規模,並呼籲大眾平時做好防災準備,但謠言的傳播速度和影響力,顯然超越了官方澄清的有效性。

對香港赴日旅遊意欲的實際衝擊

這波謠言對香港赴日旅遊市場造成了顯著影響。多家航空公司,包括大灣區航空和香港航空,都相繼宣布削減來往日本的航班班次。 例如,大灣區航空香港往返仙台及德島的航線,已確定將減少班次,而香港航空更將暫停所有飛往仙台的定期航班。 航空公司坦言,春季的預訂量較預期驟減了30%以上,顯示出謠言對旅客心理造成的負擔。 有香港旅行社也表示,赴日旅行團訂單減少,復活節長假期的赴日旅行團數量甚至只有去年同期的一半。 這無疑對日本地方觀光經濟,特別是東北地區,造成了實質損害。

宮城縣知事的嚴正駁斥

作為曾遭受311大地震嚴重影響的地區,宮城縣對這類災害謠言尤其敏感。宮城縣知事村井嘉浩公開對「日本7月大災難」的說法表達了強烈不滿和擔憂。他批評這些謠言「毫無科學根據」,且透過社交媒體擴散,對觀光產業造成嚴重影響,是一個「極其嚴重的問題」。 村井知事強調,宮城縣擁有完善的防災體系和即時預警機制,旅遊安全絕對有保障,並誠摯邀請大家不要過度在意傳聞,放心前來宮城。 他的發聲,是日本地方政府試圖 countering the negative impact of the rumors, emphasizing the safety of traveling to the affected areas.

資訊時代的挑戰與省思

這起事件再次提醒我們,在資訊爆炸、社交媒體普及的時代,謠言的傳播速度和影響力不容小覷。缺乏科學根據的臆測,一旦被放大和扭曲,可能對個人決策、產業發展乃至社會穩定造成不必要的干擾。

首先,事件凸顯了資訊辨別能力的重要性。面對網絡上各種真假難辨的資訊,讀者應保持警惕,尋求官方或權威機構的證實,而非輕信未經證實的傳聞。特別是涉及自然災害等敏感議題時,更應以科學數據和專業分析為依據。

其次,社交媒體平台應加強對不實信息的管理。雖然言論自由重要,但平台也有責任遏止有害謠言的散播,避免其對社會造成負面影響。

最後,對於旅遊產業而言,這是一個重要的警示。在面對外部不確定因素和負面信息時,應加強與旅客的溝通,提供準確及時的資訊,並展現應對風險的能力,以維護旅客信心。宮城縣知事的積極闢謠和安全保證,是應對危機的正確示範。

總而言之,「日本7月大災難」謠言事件,是一堂生動的公共傳播課。它告訴我們,在虛擬與現實交織的世界裡,真相需要更多的聲音去捍衛,而理性思考和科學精神,是我們抵禦恐慌和不確定性的有力武器。希望隨著時間推移和官方的持續澄清,這股不必要的恐慌能夠消退,讓更多香港朋友能夠放下疑慮,再次踏上愉快的日本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