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正積極把握全球供應鏈的新趨勢,致力協助內地企業「出海」,拓展國際市場。隨著全球經濟格局的變化及供應鏈重構,香港憑藉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政策優勢和專業服務,成為內地企業走向世界的重要橋樑。本文將從香港如何利用新思維協助內企出海、推動綠色可持續供應鏈發展,以及借助政策紅利促進跨境貿易三方面深入探討這一主題。
以新思維協助內地企業揚帆出海
署理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陳百里指出,面對全球供應鏈向南方國家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轉移的趨勢,香港必須採用創新的思維和模式來支持內地企業走出去[1]。這包括利用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和自由港的優勢,加強與海外市場尤其是新興市場的連接。此外,香港還積極推動數字化轉型與智慧物流,以提升整體供應鏈效率,使本地企業能更靈活快速響應全球需求變化。透過這些措施,不僅幫助內企降低出口門檻,也促進其在海外建立穩固且多元化的銷售網絡。
推動ESG理念下綠色可持續供應鏈建設
近年來,可持續發展已成為全球物流業的重要方向。在2025年3月由香港物流協會與滙豐合辦的ESG論壇中,多位業界領袖強調了環境、社會及管治(ESG)標準在未來供應鏈管理中的核心作用[2]。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表示,政府於2023年推出《現代物流發展行動綱領》,明確將ESG納入策略重點,以推動行業朝向低碳、高效運營轉型[2]。對於希望「出海」的內企而言,在產品設計、生產到運輸各環節落實環保要求,不僅符合國際買家的期待,也有利於提升品牌形象和競爭力。此外,可持續供應鏈還有助於減少風險,提高抗壓能力,是未來跨境貿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善用政策紅利打造跨境貿易雙循環樞紐
隨著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深化以及大灣區合作加速,2025年被視為註冊並利用香港公司架構的大好時機[3]。根據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香港轉口貿易額突破6,800億港元,其中高技術產品佔比達45%,顯示高端製造與科技產品出口增長迅速[3]。此外,《CEPA》框架下提供關稅減免和跨境數據流通等專屬優惠,使得以香港作為中介平台能有效降低成本並簡化流程,有利於中國品牌快速融入國際市場。同時,本地政府也不斷完善離岸稅務籌劃和風控體系,以保障企業合規安全,有效支援其在雙循環新格局中的戰略佈局[3][4]。
總結而言,在當前全球經濟多變且充滿挑戰的大背景下,香港憑藉自身獨特優勢,把握住了全球供應鏈南移、新興市場崛起以及可持續發展等多重趨勢,有效支持內地企業開拓海外市場。不論是透過創新模式提升競爭力、引導綠色低碳轉型抑或善用政策紅利打造雙循環樞紐,都彰顯了港府對促進本土與區域經濟融合共贏的不懈努力。未來隨著更多配套措施落實,相信更多中國品牌將借助這個平台走向世界舞台,更好展示中國製造與創新的實力與魅力。
資料來源:
[2] www.hkla.org.hk
[3] www.ingstart.com
[4] www.info.gov.hk
[5] www.ingstart.com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