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偉文:打通中港中東投資新動脈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其戰略地位在當前全球經濟格局中顯得尤為重要。金管局總裁余偉文近期明確指出,促進內地、香港及中東三地投資渠道發展將是未來的重要課題。這一表態不僅揭示了香港在區域金融合作中的關鍵角色,更反映了全球資本流動的新趨勢。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和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加速,香港作為超級聯繫人的功能將進一步強化,特別是在連接中國與中東新興市場方面具有獨特優勢。

三地投資合作的戰略價值

從地緣經濟角度來看,內地、香港與中東形成了一個極具潛力的「黃金三角」。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與中東國家貿易額突破5000億美元,年增長率維持在15%以上。香港在此過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去年兩隻追蹤港股的ETF在沙特交易所上市,開創了金融產品跨境掛牌的創新模式。這種資本市場的互聯互通,不僅為中東主權財富基金提供了投資中國優質資產的新渠道,也幫助內地企業獲得了中東地區的長期資本支持。香港證監會近期與阿聯酋的合作備忘錄簽署,更將虛擬資產等新興領域納入合作框架,體現了金融創新的前沿佈局。

香港的獨特優勢與轉型挑戰

香港的核心競爭力體現在三個維度:首先是制度優勢,包括普通法體系、資金自由流動和低稅率環境,這使其成為中東投資者進入內地市場的首選門戶;其次是市場深度,港股總市值超過5.7萬億美元,債券市場年發行量逾4000億美元,能滿足各類資產配置需求;最後是人才儲備,擁有逾4.7萬名金融從業者,其中15%具備跨境業務經驗。然而,面對新加坡在財富管理領域的競爭,以及上海自貿區的政策突破,香港需要強化差異化定位。特別是在ESG投資和伊斯蘭金融產品開發方面,可借鑒中東經驗打造特色產品線,例如推出符合沙里亞法的REITs產品。

未來發展的路徑創新

要實現三地投資渠道的實質性突破,需採取多管齊下的策略。基礎設施層面,可參考「債券通」模式建立「中東通」機制,簡化沙特、阿聯酋等國投資者的准入流程;產品創新方面,發展以人民幣計價的原油期貨衍生品,既滿足中東投資者對沖需求,又助推人民幣國際化;監管協調上,可建立三地聯合工作組,針對虛擬資產等新興領域制定共同標準。值得注意的是,香港近期將外匯基金10%配置於中東資產的舉措,為市場釋放了強烈信號。這種主權資本的示範效應,配合港交所計劃推出的中東企業上市專板,將形成資本雙向流動的良性循環。
在全球經濟重心東移的大背景下,香港的角色已從單純的「轉口港」轉型為「價值創造樞紐」。余偉文提出的發展方向,實質上是要求香港在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方面實現質的飛躍。通過構建內地—香港—中東的資本走廊,不僅能為「一帶一路」項目提供更高效的融資支持,也將重塑後疫情時代的全球投資格局。未來五年,隨著中東國家經濟轉型計劃與中國「十四五」規劃的深度對接,香港若能把握住綠色金融、數字貨幣等新興領域的合作機遇,必將書寫國際金融中心發展的新篇章。這既需要政策制定者的遠見卓識,更離不開市場主體的創新實踐,最終實現多方共贏的戰略目標。

資料來源:

[1] news.rthk.hk

[2] gbcode.rthk.hk

[3] inews.hket.com

[4] money.udn.com

[5] www.nfnews.com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