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場難以抹滅的傷痛,也是一次對海上安全的沉重叩問。2012年國慶夜發生的南丫海難,造成39人罹難,許多家庭因此破碎。事隔多年,死因研訊終於展開,倖存者的證詞再次將我們拉回那個驚心動魄的夜晚,他們的經歷,尤其是來不及穿上救生衣、母與子女失散的悲慟,深刻地揭示了這場海難背後的多重原因。
突如其來的巨變:生死瞬間的無助
國慶之夜,本應是璀璨煙花點亮夜空的歡慶時刻,然而對於南丫四號上的124名乘客及船員而言,卻成了一場噩夢。船隻在南丫島對開海域與「海泰號」相撞,隨即在短短兩分鐘內迅速沉沒 (,)。倖存者的口供拼湊出當時的混亂與絕望。有人描述船隻突然加速,船長試圖轉向躲避,但已為時已晚 ()。撞擊發生後,船身迅速傾斜下沉,許多人甚至來不及反應,更遑論穿上救生衣 ()。
救生衣:咫尺天涯的生命線
在海上,救生衣是乘客最後的生命保障。然而,在南丫海難中,這條生命線似乎與許多人擦肩而過。倖存者表示,撞船一刻根本趕不及穿上救生衣 ()。更令人痛心的是,調查報告揭示,「南丫四號」不僅存在救生衣不足的問題,甚至沒有備有兒童救生衣 (,,)。港燈方面也承認,事發當日並未要求船員向乘客示範穿著救生衣 ()。在緊急情況下,乘客難以迅速找到並正確使用救生衣,無疑增加了罹難的風險。
破碎的家庭:母子永隔的悲慟
海難帶來的傷痛是錐心刺骨的。有母親在撞船一刻與子女失散,儘管她曾向船員呼救,但最終卻被告知子女不幸罹難 ()。這種生離死別的痛苦,是海難留給倖存家庭最深的烙印。罹難者中包含8名兒童,他們的生命在那晚戛然而止,令人唏噓 (,)。遇難者家屬在事後多年仍堅持追討真相與公義,他們的痛苦與堅韌,凸顯了這場悲劇對個體和家庭造成的巨大影響。
追尋真相與責任:漫長而艱辛的道路
南丫海難發生後,各方開始對事故原因及責任進行調查。獨立調查委員會在2013年的報告中指出,「南丫四號」存在多項問題,包括沒有安裝水密門、與設計圖則不符、抗沉數據計算錯誤以及座椅安裝不穩等 ()。水密門的缺失被認為是導致船隻在短時間內迅速沉沒的關鍵因素 ()。此外,報告也揭示了海事處在船隻監管和驗船方面存在嚴重問題 ()。
刑事審訊中,「海泰號」船長因誤殺罪被判監禁,「南丫四號」船長也因海上危害他人安全罪成被判監 (,)。然而,家屬認為事件的權責並未完全釐清,因此堅持要求召開死因研訊 (,)。事隔逾12年,死因研訊終於召開,預計將傳召92名證人,其中包括倖存者和專家證人 (,,)。研訊將審視家屬提出的疑點,如「南丫四號」是否應安裝水密門、「海泰號」船身是否加固鋼板以及海員工作時數等問題 ()。
除了刑事責任,民事索償的訴訟也持續多年。港燈作為「南丫四號」的船主,與多名遇害家屬達成和解並作出賠償 (,,)。港燈也向海事處、港九小輪等相關方追討賠償分擔 (,,,)。這些法律程序雖然無法彌補逝去的生命,但也反映了各方對海難責任的釐清和追究。
制度的檢視與改進:為了不再重蹈覆轍
南丫海難不僅是兩艘船的碰撞,更暴露了香港海上安全監管體系中的漏洞。獨立調查報告直指監管制度存在嚴重問題,海事處官員未能發現船隻結構不符圖則等問題 (,)。一些涉事的海事處官員在政府內部調查後被指行為不當,甚至有人在事後被判刑或接受處分 (,)。然而,部分被判刑的前海事處高層在刑滿後再次獲准成為特許驗船師,引起家屬的質疑和不滿 ()。家屬批評海事處的標準低,漠視39條人命帶來的警號 ()。
南丫海難的慘痛教訓促使海事處加強了對海上安全的規管,包括提升救生衣配備的要求,推廣成人和兒童均適用的救生衣 ()。然而,制度的完善和執行的嚴謹性仍需持續關注。家屬們希望透過死因研訊,能夠更全面地拼湊事件真相,揭示導致悲劇發生的深層次原因,從而推動更有效的改革,確保海上安全,避免類似的悲劇再次發生 ()。
回望與前行:從傷痛中汲取教訓
南丫海難是一道無法癒合的傷疤,每一次的研訊和報道都觸動著人們內心深處的痛。倖存者的口述、家屬的眼淚、調查報告的細節,都在提醒我們這場悲劇的沉重。然而,我們不能僅僅停留在悲傷與譴責。更重要的是從中汲取深刻的教訓,推動海上安全的持續改進,讓每一個在海上航行的人都能夠平安歸來。這場海難的分析和報告,不僅是對過去的記錄,更是對未來的警示。唯有正視問題,追究責任,並不斷完善制度,才能告慰逝去的生命,撫慰倖存者的傷痛,確保香港的海域不再重演這樣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