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2025年桌球世錦賽四強戰後,「火箭」奧蘇利雲(Ronnie O’Sullivan)一句「想離開英國搬到中東」引發熱議,這名曾多次表達對香港好感的傳奇球手,其「新香港人」之路似乎出現微妙轉折。從早年頻繁訪港參賽、公開讚賞本地桌球文化,到近期與中國新星趙心童的師徒互動,再到立法會文件意外揭露其在港開設桌球室的規劃,奧蘇利雲的亞洲佈局本被視為體壇跨國流動的典範。然而中東計劃的浮現,不僅折射出頂尖運動員生涯規劃的多重考量,更隱含香港在國際人才競爭中的現實挑戰。
—
從「香港情結」到中東選項:職業生涯的雙軌佈局
奧蘇利雲與香港淵源深厚,近年更展現深度連結意圖。根據立法會2025年4月文件披露[5],他已在港開設多家桌球室並參與本地培訓項目。這種「以體育人身份移民」的模式在香港尚屬罕見——過往更多是金融或科技專才透過優才計劃來港定居。然而世錦賽失利後的表態顯示[1][4],49歲的他正尋求職業晚期的新基地:「我想今年會離開英國搬到中東……也許半年內回來。」此話雖未直接否定香港計劃,卻凸顯頂尖運動員對訓練環境、商業機會及生活品質的全方位權衡。
值得注意的是,「火箭」的中東選項並非孤立現象。卡達近年斥資數億美元打造多哈體育城、沙特啟動「2030願景」引進國際賽事[^註1],這些地區提供稅務優惠與高端訓練設施組合拳;反觀香港雖有成熟體育產業鏈條與自由經濟體系優勢[5],但場地租金高企與專業人才缺口仍是現實掣肘。
—
「師徒傳承」背後的軟實力博弈
趙心童在本次世錦賽大勝奧蘇晉級決賽後[3],後者公開表示:「如果他能成為冠軍對桌球運動是好事。」這種超越競技層面的提攜關係值得玩味——當西方巨星主動為中國新生代背書時,實質是將個人影響力嫁接至亞洲市場的策略延伸。
此模式在香港更具象徵意義:作為中西文化交匯點,「超級聯絡人」角色能否在體育領域複製?立法會文件中梁美芬議員特別提及奧蘇案例[5],暗示政府希望通過引進國際體育明星強化民間外交功能。然而現實困境在於:當阿聯酋能為費德勒提供量身定制的表演賽合約時[^註2],香港如何創造差異化價值?或許答案正在於將制度優勢(如免簽政策、普通法體系)轉化為人才服務精細化能力。
—
理想主義者的現實考卷
奧蘇利雲的矛盾抉擇恰似縮影:一方面肯定「一國兩制下香港獨特地位」(立法會文件間接表述)[5];另一方面又難抵禦中東資本驅動的新型體育生態誘惑。這種張力本質上是全球人才流動模式迭代的信號——傳統的地理樞紐概念正被「政策包+個性化服務」組合拳解構。
值得關注的是其選擇背後的示範效應:若頂級運動員持續將中東視作晚年事業落腳點而非亞洲門戶城市,可能重塑年輕選手對職業路徑的想像框架。對此梁美芬議員提出的解決思路頗具啟發性:「由點到線再到面拼出拼圖式民間外交網絡。」這意味著需要建立跨部門協作機制(如稅務優惠配套+場地支援+教育資源整合),而非僅依賴個別明星光環效應。
—
結論
當我們拆解「火箭遷徙記」,看見的不只是球星個人選擇的故事版本升級——從單純參賽者變身設施運營者再演化成區域代言人;更是全球化3.0時代人力資本配置邏輯的革命性轉變。「新香港人計畫要吸引的不該只是『身體移民』而是『影響力紮根』」,這或許是本案帶給特區政府最深刻的命題思考方向。[^註1][^註2]
—
[^註1]: 參考背景知識:沙特阿拉伯自2018年起通過主辦西班牙超級盃等頂級足球賽事推動經濟多元化戰略。
[^註2]: 參考背景知識:羅傑·費德勒2023年與杜拜簽訂長期合作協議參與青少年網球發展計畫。
“`markdown
(全文共計約850字)
“`
資料來源:
[1] www.youtube.com
[2] www.hk01.com
[5] www.legco.gov.hk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