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擬推新策 吸全球科研人才

擁抱全球智慧:英國如何伸出雙臂迎接頂尖研究人才?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人才的流動已成為國力競爭的關鍵要素。尤其在瞬息萬變的科研領域,頂尖人才更是推動創新的核心引擎。英國,這個擁有悠久學術傳統和卓越研究實力的國度,正悄然啟動一項雄心勃勃的計劃,旨在匯聚全球最閃耀的科學頭腦,為自身的科研前景注入新活力。這不僅是對自身科研實力的加碼,更是在全球人才爭奪戰中的一次積極出擊。

應對挑戰,策略轉向

近年來,國際科研環境風起雲湧,美國學術自由受到的挑戰,促使一些研究人員開始尋找新的發展沃土。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英國政府據報將推出吸引國際研究人才的計劃。 這項計劃被視為英國工黨政府吸引國際人才的一項重要舉措,其目標是透過提供研究資助和搬遷支援,吸引約10個研究人員小組遷往英國。 這顯示出英國政府對於抓住時機、吸納因地緣政治或政策變動而可能流動的人才的高度敏銳性。 同時,加拿大、挪威和法國等其他國家也採取類似措施,爭取美國科學界的流動人才,這也反映出全球範圍內對於頂尖科研人才的渴求與競爭。

計劃的核心與細節

據報導,這項吸引國際研究人才的計劃,英國政府將提供約5000萬英鎊資金,用於支持研究資助和搬遷費用。 這筆資金的投入,無疑是英國展現其誠意和決心的具體體現。計劃初步的目標是吸引約10個研究人員小組,但如果成效顯著,未來可能會進一步擴大。 這表明英國政府對此計劃抱持著積極而務實的態度,期望能通過小規模的試點,逐步擴展其影響力。 英國科學、創新與技術部對此表示,英國對國際科學事務持開放態度,希望幫助世界上最優秀的研究人員將他們的想法變為現實。 這番表述,不僅是對外釋放友好信號,更是對英國開放、包容科研環境的強調。

回顧過往,英國其實一直都有吸引國際科研人才的努力。 例如,英國高校曾紛紛啟動針對中國學生的獎學金計劃,以吸引優秀的研究人才。 倫敦國王學院和伯恩茅斯大學等都曾大幅提高獎學金支持,甚至有獎學金專門保留給中國留學生,或為與中國相關的研究課題提供資助。 伯恩茅斯大學更啟動了為期六年的「百人博士獎學金計劃」,旨在推動學校科研工作並增加博士生比例。 倫敦大學瑪麗皇后學院也曾啟動針對國際留學生的獎學金計劃,全額支付學生學習期間的全部費用。 這些過往的努力,都為這次更具規模和針對性的計劃奠定了基礎。

此外,英國也設有「全球人才簽證」(Global Talent Visa),旨在吸引學術研究、藝術文化、數字技術等領域的傑出人才。 該簽證允許符合條件的「領軍人物或有潛力成為領軍人物」在沒有雇主擔保或工作錄用通知的情況下,在英國工作長達五年,且可以無限次續簽並自由更換工作。 申請者可以憑藉英國大學或研究機構的高級學術或研究職位邀請、英國個人獎學金,或是英國研究與創新署(UKRI)批准的研究資助項目成員身份來申請。 如果不符合上述條件,也可以通過同行評審獲得推薦信來申請。 這項簽證政策與即將推出的新計劃相輔相成,為國際研究人才提供了更便捷的來英通道。

背後的動機與願景

英國政府推出此項計劃,除了應對當前的國際人才流動趨勢外,更深層次的動機在於鞏固其在科學領域的強國地位。 英國政府曾擬定研發人才與文化策略,目標是使英國成為世界各地頂尖研究員的最佳去處,以追求尖端研究的蓬勃發展。 這項策略源自於英國政府先前提出的研發路線圖,該路線圖將追求突破性研究、吸引全球人才和減少不必要的繁文縟節置於長期計劃的首位。 透過此項計劃,英國希望能夠持續從英國及全球吸引最聰明的人才,並審核研究資助提案,以留住、吸引及支持最出色的研究員、發明家及其團隊。 同時,也希望鼓勵更多年輕族群從事研發職業,促進人才的多樣性與流動性。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也曾表示,會與「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合作,提供針對性的特別配套措施和一站式服務,吸引優秀創科人才攜帶其業務或科研成果落戶香港。 雖然這是香港的政策,但其理念與英國吸引國際人才的思路有共通之處,都體現了各地對高科技人才的重視和爭奪。

機遇與挑戰並存

這項新計劃為有意前往英國發展的國際研究人才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資金支持和搬遷協助能夠減輕研究人員的後顧之憂,使其更專注於研究工作。 同時,與頂尖研究團隊合作的機會,也能夠促進學術交流與合作,激發新的科研靈感。

然而,挑戰同樣存在。 如何在全球激烈的科研人才競爭中脫穎而出,吸引到真正頂尖的「超級巨星」級人才,將是英國面臨的首要問題。 其他國家也在積極推出類似的吸引人才政策,英國需要展現出其獨特的優勢和吸引力。 此外,如何確保引入的人才能夠順利融入英國的科研體系,並與本土研究人員形成良好的合作關係,也是需要思考的問題。

邁向更光明的科研未來

總體而言,英國據報將推出的吸引國際研究人才計劃,是其在全球科研競爭中的一次積極佈局。 通過投入資金、提供支援、並結合現有的簽證政策,英國正努力打造一個對國際研究人才更具吸引力的環境。 這項計劃能否取得預期成效,還有待時間的檢驗。 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全球智慧的匯聚下,英國的科研前景將更加璀璨,為人類知識的進步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