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全球正處於一場無聲卻激烈的「人才爭奪戰」之中,英國似乎正準備再次揮動橄欖枝,向全球最頂尖的研究頭腦們招手。 這不僅僅是一項政策的調整,更像是一場策略性的布局,旨在鞏固和提升英國在國際科學研究領域的地位。 近日有報道指出,在美國學術自由受到挑戰的背景下,英國正計劃推出一項新的計畫,以期吸引這些尋求新發展土壤的國際研究人才。
風起雲湧:全球人才競賽的現狀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人才的流動已成為各國增長與創新的關鍵動力。 尤其是在科學研究領域,頂尖人才更是推動科技進步、解決全球性問題的核心力量。 多年來,美國憑藉其頂尖大學和研究機構,一直是全球研究人才的首選目的地。 然而,近期美國學術環境的變化,似乎為其他國家提供了新的機遇。
與此同時,許多國家也紛紛推出更具吸引力的移民和人才引進政策,積極參與這場全球人才爭奪戰。 加拿大、挪威、法國等國也正採取類似措施,招募國際人才。 德國亦通過修訂《技術移民法案》,降低了非歐盟國家專業人士的就業門檻。 這場競爭的加劇,凸顯了人才對於國家發展的重要性,也促使各國不斷審視和優化自身的人才引進策略。
英國的宏圖:吸引國際研究人才的新計畫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英國政府正醞釀推出一項新的計畫,旨在吸引國際研究人才。 這項計畫據悉將投入約5000萬英鎊的資金,用於支持研究資助和搬遷費用。 雖然初期目標是吸引約10個研究人員小組,但如果成功,這項計畫有望擴大。 英國科學、創新與技術部表示,英國對國際科學事務持開放態度,並希望幫助世界頂尖研究人員實現他們的想法。
這項計畫的推出,被認為是英國首相施紀賢領導的工黨政府吸引國際人才的舉措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幾年前,英國就已經開始調整其移民政策,以吸引更多高技能人才。 例如,2020年推出的「全球人才」簽證(Global Talent Visa)就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旨在取代原有的「傑出人才」簽證,不設名額限制,並為科研領域人才提供了申請加快通道。 擁有博士學位的科學家和研究人員,甚至可以在滿足特定條件下申請永久居留,且不受最低年薪要求限制。 此外,英國政府也曾推出牛頓獎學金計畫等,以吸引和培養國際化研究人才。
脫歐陰霾與人才流失的挑戰
然而,在積極引進人才的同時,英國也面臨著脫歐帶來的人才流失挑戰。 英國脫歐後,大量非英國公民的歐盟學者面臨居住權的不確定性,許多人可能因此選擇離開英國。 根據報道,脫歐已經導致英國大學在歐洲大型研究項目中獲得的資金大幅減少,這不僅影響了研究合作,也降低了英國對歐洲研究人員和學生的吸引力。 一些頂尖學者因此選擇離開英國,到其他國家尋找更好的發展機會。
脫歐帶來的影響體現在多個方面:研究中斷、科研預算減少、在國際研究組織中的影響力下降等。 此外,簽證和薪水問題也成為留住人才的障礙。 儘管英國政府已經採取了一些措施,例如承諾承擔部分歐洲研究資助,但仍有學者對未來合作和資金保障感到不確定。 許多人認為,脫歐對於高等教育和研究領域而言是一個「巨大的歷史性錯誤」。
英國的策略與未來的展望
面對脫歐帶來的挑戰,英國政府正努力通過各種政策來吸引和留住人才,重塑其在全球科學研究領域的領導地位。 新的吸引國際研究人才計畫,連同現有的「全球人才」簽證等政策,共同構成了英國的人才引進體系。 英國政府希望通過提供豐厚的研究資助、優化的簽證政策以及更具吸引力的工作和生活環境,來吸引全球頂尖的研究人才。
英國的策略也體現在對特定領域的支持上,例如在國家材料創新戰略中,英國政府計劃在未來五年內投資3億英鎊用於生物醫學材料的研發,並通過政策激勵和研究基金吸引國際頂尖人才。
這場全球人才爭奪戰仍在繼續,英國的新計畫能否成功,將取決於其政策的吸引力、實施的效率以及能否有效應對脫歐帶來的負面影響。 然而,可以肯定的是,英國正積極行動,試圖在全球科技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而吸引國際研究人才正是其中的關鍵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