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上空的風雲:越南為何對中菲島礁活動提出抗議?
南海,這片碧波萬頃的海域,自古以來便是兵家必爭之地,也是多國角力的舞台。近年來,隨著各聲索國在該區域活動的增加,緊張局勢時有升溫。越南近期對中國和菲律賓在爭議島礁的活動提出抗議,再次將這片敏感海域推向聚光燈下。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越南的舉動背後又有哪些盤算?
主權聲索的糾葛與鐵線礁的敏感性
南海的主權爭議錯綜複雜,涉及中國、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汶萊等多個國家及台灣地區。 各方都基於歷史或地理位置對南海的島礁及其附近海域提出主權聲索。 其中,南沙群島因其豐富的自然資源和重要的戰略位置,成為爭議的核心區域。 越南外交部發言人范秋姮表示,越南已向中國和菲律賓發出外交照會,抗議兩國在有爭議的南海水域的活動,並敦促中菲兩國尊重越南的領土主張。 這次抗議的直接導火線是中菲兩國在鐵線礁的活動,越南認為該島礁是其領土的一部分。 鐵線礁作為南沙群島的一部分,其地位對於維護各自主權聲索至關重要,任何一方在此的動作都會牽動其他聲索方的敏感神經。
歷史淵源與複雜現狀
南海諸島最早的歷史記載可追溯至中國漢代。 儘管中國聲稱最早發現、命名並持續管轄南海諸島,但在歷史的長河中,南海的控制權幾經易手。 1970年代後,隨著南海被發現蘊藏豐富的石油、天然氣等資源,以及國際海洋法制度的發展,南海爭端日趨複雜化。 越南、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開始實際佔領部分島礁,使得南海問題從單純的歷史主權爭議演變為涉及領土、海洋劃界、資源開發等多元面向的複雜問題。
越南的南海政策與戰略考量
越南在南海問題上的立場是堅定維護其對西沙和南沙群島的主權。 雖然越南也積極進行填海造陸,擴大對島礁的實際控制,但其應對策略與中國有所不同。 越南主張通過和平方式解決爭端,強調國際法,特別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重要性,並積極推動《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及「南海行為準則」的制定與落實。 越南也尋求國際支持,拉攏區域外大國,希望藉助國際力量來制衡中國在南海日益增強的影響力。 越南對中菲在鐵線礁的活動提出抗議,正是其維護自身在南沙群島既得利益和對抗中國擴張策略的一部分。
中菲在南海的活動及其影響
近年來,中國和菲律賓在南海的摩擦不斷升級,尤其是在仁愛礁和黃岩島等爭議區域。 中國在南海的島礁建設和軍事化引發周邊國家的擔憂。 菲律賓則透過國際仲裁、加強與美國等盟友的合作等方式來對抗中國的壓力。 中菲兩國在爭議島礁的活動,無論是實際控制、資源勘探還是軍事存在,都會對區域內的穩定造成影響,也直接關係到越南在南海的利益。 越南對中菲的抗議,反映出其對區域內力量平衡變化的警惕,以及維護自身話語權的決心。
南海未來走向:合作抑或衝突?
南海的未來走向充滿不確定性。 各聲索國都在加強對其控制島礁的建設,甚至進行軍事化,這無疑增加了誤判和衝突的風險。 儘管存在《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等旨在維護地區和平穩定的框架,但其實施效果有限,且「南海行為準則」的談判進展緩慢。 各國之間的互不信任以及域外大國的介入,使得南海問題更加複雜難解。
結論:維護南海和平穩定仍需各方共同努力
越南對中菲在爭議島礁活動提出抗議,是南海複雜主權爭議和地緣政治競爭的最新例證。 這片海域不僅關乎各國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也牽動著區域乃至全球的和平與穩定。 要化解南海的緊張局勢,需要所有聲索國展現克制,遵守國際法,透過對話協商尋求和平解決方案。 同時,域外國家應扮演建設性角色,避免加劇地區緊張。 唯有如此,才能確保南海的航行自由與安全,並實現區域的共同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