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中國海,這片美麗卻充滿暗礁的藍色海域,近期再次因主權爭議而掀起波瀾。越南,這個對南海諸島擁有強烈主權主張的國家,正密切關注著中國和菲律賓在爭議島礁上的活動,並採取了行動表達其立場。這不僅是單純的外交照會,更折射出區域內錯綜複雜的地緣政治角力。
風起雲湧:南海爭議的背景
南中國海,越南稱之為「東海」,菲律賓則將其專屬經濟區內的部分海域稱為「西菲律賓海」。這片廣闊的海域蘊藏著豐富的漁業和油氣資源,同時也是重要的國際航運通道,其戰略地位不言而喻。然而,多個國家對其提出主權聲索,其中包括中國、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汶萊和台灣。這使得南海成為世界上最複雜、最具潛在衝突風險的地區之一。
長期以來,各聲索國在南海的活動此起彼伏,從漁業糾紛到油氣探勘,從軍事演習到島礁建設,每一次的行動都可能觸動其他國家的敏感神經,引發緊張局勢。越南、菲律賓等國與中國在南海的爭端尤為頻繁,雙方不時發生海上對峙和摩擦。儘管有《南海各方行為宣言》(DOC)的存在,呼籲各方保持克制,但實際行動中,單邊主義行為仍屢見不鮮,使得這份宣言形同具文。
越南的抗議:針對中菲的共同行動
近期,越南對中國和菲律賓在爭議水域的活動提出了外交抗議,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動態。越南外交部發言人范秋姮明確表示,越南已向中國和菲律賓發出外交照會,抗議兩國在南海的活動,並敦促中菲兩國尊重越南的領土主張。 范秋姮指出,越南的聲明是對中國和菲律賓最近在鐵線礁(越南認為是其領土的一部分)活動的回應。 越南要求有關各方尊重其主權,遵守國際法,並為維護南海的和平穩定做出貢獻。
越南同時向有關國家溝通並發出外交照會,抗議侵犯越南對鐵線礁及南沙群島相關實體主權的行為。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抗議是針對中菲兩國的共同行動,顯示越南對其在南海的主權受損感到嚴重關切,不分對象。
鐵線礁上的角力:中菲的活動引發關注
越南之所以對中菲同時提出抗議,是因為近期中國和菲律賓在鐵線礁(Sandy Cay)附近都有活動。 根據報導,中國在四月下旬宣稱對南海一處無人礁盤擁有主權並插上旗幟。 幾天後,菲律賓軍方和海岸警衛隊在Sandy Cay 展開行動,強調馬尼拉對「西菲律賓海」進行「常規和合法的海域意識和管轄權行使」。 中國國家媒體曾報導其海警船在四月中旬對鐵線礁「實施海上管控」,而菲律賓則派出團隊前往沙洲,並未發現中方人員。
이러한 활동들은 베트남이 자국 영토로 간주하는 지역에서 발생했으며, 이는 베트남의 주권 침해로 이어졌다고 베트남 측은 주장한다.
越南的立場與行動:法律與外交並行
面對南海日益複雜的局勢,越南採取了多方面的策略來維護其主權主張。 除了外交抗議,越南也積極尋求國際法的支持。 越南於2024年7月中旬向聯合國提出了擴大其在南海大陸架的主張,而在此之前一個月,菲律賓也採取了類似行動。 越南外交部表示,越南擁有充分的法律和科學依據,主張其對從測量領海寬度的基線起200海里以外的大陸架擁有權利。
此外,越南也強化與其他國家的合作,特別是與美國的關係,以期在南海問題上形成制衡力量。 同時,越南也在其控制的島礁上進行填海造陸活動,以鞏固其存在和軍事部署。 儘管越南與中國同屬社會主義國家,但在南海問題上,雙方的主權爭議依然是主要的摩擦點。
南海爭議的深層次原因:資源、戰略與歷史
南海爭議的根源錯綜複雜,既有對豐富油氣資源和漁業資源的爭奪,也有對關鍵航運通道控制權的考量,更有歷史主權聲索的糾葛。 中國基於「九段線」對幾乎整個南海提出主權主張,與其他聲索國的領土聲索存在嚴重重疊。 儘管國際法庭在2016年裁定中國的領土主張沒有法律依據,但中國並未接受此裁決。
在資源方面,南海被稱為「第二個波斯灣」,蘊藏著巨大的能源潛力,這也是各國不願輕易放棄主權的重要原因。 在戰略上,南海是連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對全球貿易和能源運輸至關重要。 歷史上,各國對南海諸島的發現、命名和管轄的歷史記載也成為其主權聲索的依據。
未來展望:對話、合作與潛在風險
越南對中菲在爭議島礁活動提出抗議,再次凸顯了南海問題的敏感性和複雜性。 未來,南海局勢的走向將取決於多種因素的相互作用。
一方面,對話和協商是解決爭議的關鍵途徑。儘管存在分歧,各方仍需通過外交管道保持溝通,尋求和平解決方案。 東協(ASEAN)在南海問題上發揮著重要作用,東協國家與中國之間的《南海行為準則》談判仍在進行中,雖然進展緩慢。
另一方面,各聲索國的單邊行動和軍事化趨勢增加了潛在的衝突風險。填海造陸、軍事部署以及頻繁的海上執法行動,都可能導致誤判和意外事件的發生。
此外,區域外大國的介入也對南海局勢產生重要影響。美國及其盟友以「航行自由」為名在南海進行軍事活動,這被一些國家視為對中國的制衡,但也可能加劇區域緊張。
總體而言,南海問題是一個長期而複雜的挑戰。 越南此次對中菲的共同抗議,是區域內權力平衡和主權爭奪的又一縮影。 唯有各方保持克制,遵守國際法,並通過建設性的對話尋求共同解決方案,才能維護南海的和平穩定,避免潛在的衝突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