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抗議中菲爭島活動

南海的波濤,總是牽動著區域敏感的神經。當中國與菲律賓在爭議島礁有所動作時,遠在西邊的越南,也表達了他們堅定的立場。這不僅僅是地理位置上的連結,更是歷史、主權與國家利益交織下的複雜局面。

風起南海:主權的敏感地帶

南海,這片廣闊的海域,蘊藏著豐富的漁業資源和潛在的石油天然氣儲量,更是國際重要的航運通道。然而,其星羅棋布的島礁,卻是多個國家聲索主權的爭議焦點。中國、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汶萊等國都對南海的部分或全部島礁提出主權要求,使得這片海域成為亞太地區最為複雜和潛在衝突風險最高的地帶之一。

歷史的因素、地緣政治的考量,以及經濟利益的驅動,都讓南海問題難以在短時間內平息。各國在島礁上的活動,無論是建設、巡邏或是其他形式的存在,都會被視為鞏固自身主權的行動,同時也可能引發其他聲索國的警惕與抗議。

越南的聲音:鐵線礁上的外交照會

此次越南的抗議,是針對中國和菲律賓近期在「鐵線礁」的活動。越南外交部發言人范秋姮明確表示,越南認為鐵線礁是其領土的一部分。因此,針對中菲兩國在該島礁的活動,越南已透過外交管道向兩國發出照會,表達嚴正抗議。

范秋姮在聲明中強調,越南要求相關各方必須尊重越南的主權,並且遵守國際法,共同為維護「東海」(即南海)的和平穩定做出貢獻。她重申,越南已向相關國家溝通並發出外交照會,抗議任何侵犯越南對鐵線礁及南沙群島相關實體主權的行為。

這並非越南首次對南海爭議表達立場。長期以來,越南一直堅稱對西沙群島(越南稱黃沙群島)和南沙群島(越南稱長沙群島)擁有主權。歷史上,越南也曾與中國在南海發生衝突。例如,在1988年,中越就曾在南沙群島發生海戰,中國在此後控制了包括永暑礁、赤瓜礁等多個島礁。 越南也曾報導已佔領14處島嶼礁洲。 這些都顯示了南海主權爭議的長期性和複雜性。

中菲的視角:不同的行動與主張

儘管越南的抗議同時指向中國和菲律賓,但兩國在南海的活動性質和主張可能存在差異。

中國方面,其在南海的主權聲索範圍廣泛,並近年來在南海島礁進行了大規模的填海造陸和基礎設施建設,引起了區域內外的關注和擔憂。中國主張「擱置爭議,共同開發」,同時強調維護國家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的堅定決心。 中國也強調通過對話協商和平解決爭端。

菲律賓方面,則在南海問題上採取了不同的策略,包括將爭議提交國際仲裁。儘管前總統阿基諾三世政府提起了針對中國的南海仲裁案,但現任總統杜特爾特政府上台後,中菲關係有所緩和,雙方在南海問題上也進行了對話與合作,例如海警之間的聯合搜救行動等。 然而,菲律賓對於其聲索的島礁,特別是那些位於其專屬經濟區內的島礁,仍然保持警惕並採取行動維護自身利益。此次越南的抗議,也顯示了菲律賓可能在鐵線礁有所活動,觸發了越南的反應。

南海爭議的深層意涵:國際法與大國博弈

越南此次對中菲兩國的抗議,不僅僅是針對特定島礁的具體行動,更是南海爭議複雜性的縮影。這涉及到多個層面的問題:

  • 國際法與歷史權利: 各國都試圖從歷史文獻、地圖以及國際法公約中尋找支持其主權主張的依據。然而,對於同一份文件或同一條約,不同國家可能有不同的解讀,這使得依賴國際法解決爭議變得困難。
  •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UNCLOS): UNCLOS為沿海國的海洋權利和管轄權提供了法律框架,包括領海、毗連區、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然而,公約在處理歷史性權利和島礁地位等方面存在模糊之處,也未能完全解決南海的主權爭議。
  • 地緣政治與大國博弈: 南海爭議與亞太地區的地緣政治格局緊密相連。美國等域外大國在南海的「航行自由行動」以及對區域盟友的支持,增加了南海局勢的複雜性。 南海問題也演變為中美在西太平洋的海權競爭和地區安全主導權之爭。
  • 區域合作與穩定: 南海的緊張局勢不利於區域內的合作與穩定。各國都希望在維護自身主權的同時,也能避免衝突升級,維護地區的和平與繁榮。

越南選擇在這一時機向中菲同時發出外交照會,可能是在觀察到兩國在鐵線礁的活動後,為了避免自身利益受損,主動表達立場,提醒各方越南在南海問題上的存在與關切。

展望未來:對話與克制的重要性

南海的未來走向,仍然充滿不確定性。各聲索國之間的互動、大國的介入程度、以及國際社會的關注,都將影響局勢的發展。

對於南海爭議的解決,對話與克制顯得尤為重要。各方應當在國際法的框架下,通過和平方式解決分歧,避免採取可能加劇緊張局勢的單邊行動。雖然「擱置爭議,共同開發」是一個可能的方向,但如何具體實施,以及在主權爭議未解決的情況下如何進行合作,仍然是巨大的挑戰。

越南此次的抗議,再次凸顯了南海問題的敏感與複雜。這不僅僅是幾個國家之間關於島礁歸屬的爭論,更是關乎區域和平、穩定與繁榮的重大議題。未來的南海,需要更多智慧、耐心和合作,才能真正實現風平浪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