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中國海,一個充滿戰略重要性與豐富資源的海域,長久以來都是區域內國家主權聲索重疊、摩擦不斷的熱點。近期,越南對中國和菲律賓在南沙群島有爭議島礁的活動表達了強烈抗議,再次將南海的緊張局勢推向風口浪尖。這不僅是單純的領土爭議,更是多方力量角力、國際法與國家利益交織的複雜局面。
暗潮洶湧的南沙群島
南沙群島位於南海南部,由眾多島嶼、沙洲、環礁和暗礁組成。其重要的戰略位置和潛在的豐富油氣資源,使得中國、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汶萊等多國都對其提出了主權聲索。這些重疊的聲索導致了長期的不穩定,各方為了鞏固自身立場,時常採取建設、巡邏等行動,進一步加劇了區域內的緊張氣氛。
越南的立場與行動
越南對南海的主權聲索涵蓋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多年來,越南一直在其聲索範圍內的島礁進行活動,包括填海造地等,是中國以外在南海填海造地面積最大的國家。面對中國和菲律賓在部分爭議島礁的活動,越南選擇採取外交途徑表達不滿。越南外交部發言人明確表示,已向中國和菲律賓發出外交照會,抗議兩國在南海爭議水域的活動,特別是針對最近在鐵線礁(越南認為是其領土一部分)的活動。越南方面強調,要求有關各方尊重越南的主權,遵守國際法,為維護「東海」(即南海)的和平穩定作出貢獻。這顯示了越南在維護自身聲索上的堅定立場,同時也希望透過國際法和對話來解決爭端。
中國與菲律賓的角力
近年來,南沙群島的衝突焦點逐漸集中在中國與菲律賓之間。特別是在仁愛暗沙(菲律賓稱「愛尤銀礁」)和黃岩島(菲律賓稱「卡伯勒淺灘」)等區域,雙方的摩擦不斷升級。菲律賓政府主張仁愛暗沙在其專屬經濟區內,並以一艘擱淺的舊軍艦作為前哨,定期進行補給。中國則認為對黃岩島及其附近海域擁有主權,並阻止菲律賓的補給行動,甚至發生使用水砲和軍事級雷射光照射菲律賓船隻的事件。除了仁愛暗沙,中菲在爭議海域還出現了佈設導航浮標和障礙物的攻防,雙方都試圖透過這些行動來彰顯自身對相關海域的主權。這種日益白熱化的爭端,直接提高了區域內國家對中國在南海主權主張擴張的關注。
南海爭議的複雜面向
南海爭議不僅是主權和資源的爭奪,更牽涉到複雜的國際關係和地緣政治。
- 國際法與仲裁裁決: 菲律賓曾單方面向海牙常設仲裁法院提出南海仲裁案,仲裁庭於2016年裁定中國主張的九段線「無效」。然而,中國不接受、不承認該裁決,認為仲裁庭沒有管轄權。這突顯了在缺乏強制執行機制的情況下,國際法在解決主權爭議上的局限性。
- 大國介入與區域平衡: 美國一直強調南海的航行自由,並透過軍事存在和與區域盟友(如菲律賓)加強合作來制衡中國的影響力。這使得南海爭議成為中美在西太平洋海權競爭的一部分,增加了區域衝突的風險。
- 東協的角色: 東南亞國家協會(東協)試圖在南海問題上發揮協調作用,推動制定「南海行為準則」,以期透過對話和合作來管控分歧。然而,由於成員國之間的立場差異以及大國的影響,進程相對緩慢。
- 漁業與資源: 漁業資源是南海爭議的另一個重要層面。中國每年在南海實施的禁漁令常引發越南和菲律賓漁民的抗議,認為這侵犯了他們在自身聲索海域的捕魚權利。
展望與挑戰
越南對中菲在爭議島礁活動提出抗議,是南海複雜局勢的一個縮影。這場多邊的角力,短期內難以看到徹底解決的曙光。未來的發展,將取決於相關國家如何平衡自身利益與區域穩定,以及國際社會能否在國際法框架下找到有效的解決途徑。持續的對話、協商和遵守國際法,是避免衝突升級、維護南海和平穩定的關鍵。然而,在主權聲索的敏感性以及大國戰略競爭的背景下,這條道路充滿挑戰。每一次的抗議和摩擦,都提醒著南海的平靜只是表象,暗潮始終洶湧。
結語
南海的浪濤,映照出各方在主權、資源與地緣政治上的盤算。越南此次的抗議,不僅是維護自身權益的舉動,也是對區域緊張情勢升級的回應。如何在這片充滿爭議的海域找到一條通往和平與合作的道路,考驗著所有聲索國的智慧與耐心,也需要國際社會的關注與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