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巨頭的倫敦上市之路,正經歷一段充滿變數的時期。近期有報導指出,中國快時尚跨境電商 SHEIN 在倫敦進行首次公開募股(IPO)的工作已幾近停滯。 這個潛在的倫敦市場近年來最大規模的IPO之一,其進程放緩背後牽涉多重複雜因素,包括地緣政治、監管審批以及市場情緒等。
上市之路的波折與緣由
SHEIN 最初曾考慮赴美國上市,但由於中美關係惡化等多重因素,最終轉向了倫敦證券交易所。 然而,這條新的上市之路也並非坦途。據報導,SHEIN 於去年 6 月向倫敦證交所遞交了上市文件,但目前的進程卻陷入了停滯。
導致此一情況的原因眾多。首先,美國可能加徵的關稅對 SHEIN 的業務前景構成了不確定性。 SHEIN 的商業模式高度依賴於從中國工廠直接向全球消費者發貨,而關稅措施將直接影響其成本結構和產品價格,進而削弱其競爭力,尤其是在其最大的市場——美國。 此外,美國考慮取消針對低價值包裹的「小額豁免」規則,這也將對 SHEIN 的盈利能力造成打擊。
其次,監管審批是另一個關鍵因素。儘管有報導指出 SHEIN 已獲得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FCA)的批准,但其上市仍需獲得中國監管當局,特別是中國證監會的許可。 目前,SHEIN 仍在等待中國監管機構的綠燈。
再者,投資者對此次 IPO 的熱情似乎正在減退。 SHEIN 的估值目標已大幅下調,從 2023 年曾高達 900 億美元,到今年 2 月已跌至約 300 億美元,部分股東甚至在私募市場上以大幅折價出售持股。 這反映出市場對 SHEIN 未來發展的擔憂,部分原因可能與其供應鏈管理、勞工合規等問題有關。
多方挑戰下的未來展望
除了關稅和監管因素,SHEIN 還面臨來自競爭對手如 Temu 的激烈競爭。 兩家公司在美國市場的競爭尤其白熱化,而政策的變化將對它們的運營模式產生深遠影響。
此外,圍繞 SHEIN 商業行為的爭議,例如棉花採購的透明度以及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方面的問題,也可能影響其在公開市場上的形象和估值。 儘管 SHEIN 表示致力於尊重人權並對強迫勞動採取零容忍政策,但相關質疑聲浪持續存在。
儘管倫敦上市工作目前處於停滯狀態,但知情人士表示未來仍有可能重啟。 SHEIN 的執行主席曾表示致力於推動公司上市。 然而,要順利完成 IPO,SHEIN 需要克服當前的多重挑戰,包括成功應對潛在的關稅影響、獲得中國監管機構的批准,並重建投資者的信心。
結語:迷霧中的上市航程
SHEIN 的倫敦上市之路可謂迷霧重重。其快速發展的商業模式在過去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在全球經濟和地緣政治格局變動的當下,正遭遇前所未有的考驗。未來,SHEIN 如何調整策略、應對挑戰,以及能否最終成功登陸倫敦資本市場,仍是一個值得持續關注的焦點。這個案例也再次提醒我們,在全球化的商業環境中,企業的發展不僅取決於其自身的創新和效率,也深受國際政策、監管環境以及社會輿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