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IN倫敦上市傳停滯

快時尚巨頭的上市之路:一波三折的倫敦冒險

迷霧籠罩下的倫敦IPO

近年來在全球快時尚市場掀起巨浪的中國電商巨頭 SHEIN,其原訂在倫敦進行首次公開募股(IPO)的計畫,正遭遇前所未有的阻礙,據悉已幾近停滯。這場備受矚目的上市大戲,不僅關係到 SHEIN 未來的發展藍圖,更折射出複雜的地緣政治、監管審查以及市場情緒等多重因素的交織影響。投資者的熱情正在冷卻,公司估值目標大幅下調,這一切都讓 SHEIN 的倫敦上市之路充滿了不確定性。

估值跳水的警訊

SHEIN 在資本市場的估值經歷了一場「大跳水」。從2023年的高達900億美元,一路下滑至今年二月的約300億美元。 這樣的大幅修正,無疑給其上市前景蒙上陰影。股東們甚至在私募市場上尋求以大幅折價出售持股,顯示出市場對 SHEIN 未來表現的擔憂。

美國關稅的「蝴蝶效應」

SHEIN 在美國市場的營運模式,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小額豁免」(de minimis)政策,這項政策允許低於一定價值的進口商品免除關稅。然而,美國政府近期考慮取消這項政策,這將直接導致 SHEIN 的運營成本上升,商品價格可能被迫調漲,進而影響其在美國這個最大市場的競爭力。 這種政策變動的「蝴蝶效應」,正深刻影響著投資者對 SHEIN 盈利能力的評估,也成為倫敦上市計畫停滯的重要原因之一。

監管難關重重

SHEIN 的上市之路不僅面臨市場挑戰,更需要在監管層面過關斬將。公司於去年六月向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FCA)秘密提交了上市申請,雖然有報導稱已獲得FCA的批准,但這僅是其中一個環節。 SHEIN 還需要獲得中國監管機構,特別是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CSRC)的批准,才能順利在倫敦掛牌上市。 中國監管機構對於數據處理和共享 practices 的審查,以及對其供應鏈勞工問題的關注,都為上市進程增加了不確定性。

供應鏈與勞工爭議

作為一家快時尚巨頭,SHEIN 的供應鏈管理和勞工合規問題一直備受爭議。有報導指出,存在第三方製造商雇傭童工的情況,以及工人被迫長時間工作的指控。 英國監管機構對此進行嚴格審查,人權與道德爭議也成為 SHEIN 倫敦上市面臨的挑戰之一。 SHEIN 雖表示對強迫勞動採取零容忍政策,但這些問題仍可能影響其上市進程。

競爭加劇與商業模式考驗

快時尚市場競爭日益激烈,SHEIN 不僅面臨來自 Zara、H&M 等傳統品牌的挑戰,其國內競爭對手 Temu 也迅速崛起,並對其商業模式構成威脅。 加上全球稅收政策收緊的趨勢,SHEIN 依賴低價優勢的商業模式正受到嚴峻考驗。 如果被迫提高商品價格以應對關稅等成本上升,可能會削弱其在市場上的吸引力。

前景不明的上市之路

儘管 SHEIN 將總部遷至新加坡,並試圖使供應鏈多元化,以擺脫與中國的強烈關聯,但其後台辦公室和大部分供應鏈仍在中國,最大的市場也在美國,這使其難以完全擺脫中美緊張關係的影響。 面對美國政策變動、多方監管審查、供應鏈爭議以及激烈的市場競爭,SHEIN 的倫敦上市計畫充滿變數。雖然公司相關工作已暫停,但未來仍有重啟的可能。 然而,能否成功上市,以及最終的估值如何,都將取決於這些複雜因素如何演變。